上一主题:青花瓷分类方法—按装
下一主题:喜鹊牡丹图案
折肩:造型为从肩至腹有明显的转折,转折外出现棱角。典型器如元龙泉窑双风耳瓶。
平肩:肩部为一水平面,至腹部有明显转折。
陶瓷器的腹部形式
腹:陶瓷容器中部主要的盛物空间。一般罐类器物多为圆鼓腹;瓶类有直筒腹、扁圆腹、弧腹等多种样式;碗、钵有弧腹、折腹、斜直腹等。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产品,腹部造型亦有区别。
鼓腹:造型为腹部旱弧形向外凸出,线条丰满鼓胀。一般罐类器多为鼓腹。
直腹:腹部造型为直筒形或接近直筒形,有方、圆之分。如清代的棒槌瓶或方棒槌瓶。
扁腹:扁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腹部前后问距小于左右间距,腹部横截面为扁圆形,如唐至辽代的皮囊壶、穿带扁壶,以及明代永、宣年间的绶带拖月瓶等。另一种扁腹为腹部扁矮、纵截面为扁圆形,如六朝青瓷唾壶和大部分紫砂壶茶壶。
折腹:又称“折腰”,指器腹中部有明显的弯折,折棱下骤然收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即有折腹的盆、釜等陶器,其他文化还有折腹盘、盂、壶等。五代、宋、元定窑白瓷盘、碗、盂等常作折腹的造型,后代多见于盘、壶等器。
曲腹:造型为腹中部向外鼓凸、圆折,然后向下向内作弧形收束,转折曲线明显。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曲腹罐、庙底沟类型曲腹腕、盆等为典型代表。
弧腹:多见于唐、五代及以后的执壶、罐等器,腹部压印数条纵向四槽,做出数瓣纵贯腹部的弧形凸棱,似南瓜形,也称瓜材腹。
垂腹:又称“胆形腹”,腹部上小下大呈自然下垂的孤线,形似悬胆。元、明、清常见的玉壶春瓶,明、清的胆瓶即为垂腹。辽代皮囊壶虽多为扁腹,但腹形上扁下鼓,也有垂腹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