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文学历史的变迁
发布时间 2011-08-24 浏览 49800 次
成。上等者为橘木,次为梨木、桑木、桐木等。此种木茶碾由“碾盘”和“碾堕”组成。碾盘外形四方,中间剜空成圆孔,正好容“堕”。碾堕是一块圆木,在中间安上轮。碾茶时以手拿轴转动碾堕,靠碾堕与碾盘间的挤压来碾碎茶饼。

茶罗即“筛子”,茶圣陆羽称之为“罗合”。罗合的罗圈是用竹子或杉木经烘烤弯曲而成,圈面上涂刷油漆。罗面是用细纱绢制成。罗(筛)茶末时,要加上盖,以免茶末飘散。宋代茶罗的罗圈,考究的用金银制成,罗面则采取贵州鹅溪所产的细画绢制成。当时的品茶者,多用茶碾和茶罗自碾自罗。

唐宋以来,茶具依其质地差异,可分为陶土茶具。瓷质茶具、漆器茶具、金属茶具。玻璃茶具、竹木茶具等。而在宋代时,瓷质茶具的生产特殊繁荣,出现了各种差异风格的陶瓷茶具。当时著名的瓷窑有:杭州官窑。安徽龙泉哥窑、山东汝州汝窑、山东钧州钧窑、山西定州定窑等五大名窑。全国的茶具进展历来是与陶瓷器的进展切切相关的。

唐宋时因采取煎煮茶汁,故煎水壶以金属制品较多,且以“金银为优”,同时还以“茶瓶”煎水,亦称“煎水瓶”。随着制茶、饮茶风尚的变迁,从唐宋时的将茶饼研碎煎煮,至元代时用鲜叶放在锅里蒸制成整片叶子的“散条”(亦称“蒸青散条”)煎煮,至明代时则将“蒸青”进一步改为“炒青”,饮茶方式也由煮饮变为泡饮。故茶具除原有的茶盏、茶杯外,明代时又出现了专为品茶而用的“茶壶”,从此盏与壶成为最基础的茶具。

明清清茶条具讲究精工细作,注重装饰,茶具上的文学气息已愈来愈浓厚。清代,茶具的制作更是进入了色彩纷呈、空前绝后的时期。制作茶具的主要材料,陶制茶具和瓷制茶具则进一步进展,形成了闻名社会的景德镇瓷器和宜兴紫砂壶陶器两大系列。

中国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进展创新,其艺术性不断地增加,具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同时欣赏各式茶具,也就成为品茶的自然衍生,成为了一种温馨愉悦的审美过程。作为茶叶之乡的我国,茶具历史也十分悠久。茶具文学也是茶叶文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