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紫砂壶配盖的故事
下一主题:紫砂的起源与历史
后来有人将一批“洪宪瓷”转往香港,香港著名文物鉴藏家杨铨先生便将这批共600余件的“洪宪瓷”悉数购得。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杨铨把家藏的5542件珍贵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广州市政府,这里面就有那600余件“洪宪瓷”。
当代民间藏有一个粉彩碧桃胆瓶,为袁世凯“洪宪”年间制作。据说,由于当时瓷工对袁世凯称帝不满,就利用胆瓶造型及画面的谐音寓意袁世凯“胆小”,而瓶体化“碧桃”则寓意“必逃”,即“洪宪必亡”。因此,这件瓷器既有雍正粉彩的精湛华美,更是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
“静远堂制”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总统徐世昌的专用品,包括瓶、碗、杯、壶等,均模仿雍正粉彩精细的艺术风格。“延庆楼制”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总统曹锟的专用品,此款瓷器多为大瓶。“双照楼制”款瓷器为曾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的专用品,署此款的瓷器甚为罕见,传世有白釉碗。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后,于当天就开始对总统府中的物品进行清理,在餐厅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景德镇青瓷餐具。这就是1930年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专门在江西景德镇定制的一批瓷器,人称“国府御瓷”。
与蒋介石有关的特制瓷器,包括蒋介石用瓷、祝寿瓷和国府礼宾瓷,数量不在少数。在庐山一座博物馆的展品中,就有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194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以他们的名义将特意定制的高级成套瓷器赠送英国王储伊丽莎白公主,作为祝贺她结婚礼品。
民国“御瓷”的制作尽管是出于统治者和统治集团的个人爱好或特殊需要,但在客观上也对民国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刺激和推动作用。袁世凯令人为英国国王乔治刻制瓷像,蒋介石赠送英国王储伊丽莎白瓷器,作为高贵的国礼,都在世界上对民国瓷器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凌云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