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
.
茶讯
.
茶道
.
茶图
.
茶论坛
茶家寨
.
红茶
.
绿茶
.
黑茶
.
茶文化
普洱茶
.
白茶
.
花茶
.
岩茶
.
茶知识
手机茶叶网
-
雅茗居
【
首页
->
科技
->
茶叶标准
】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8-2001
发布时间 2011-08-31 浏览 54562 次
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标准规定的范围。7.2农业防治7.2.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7.2.2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7.2.3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7.2.4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7.2.5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7.3物理防治7.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7.3.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异性诱杀。7.3.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7.4生物防治7.4.1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7.4.2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7.5化学防治7.5.1严格按制订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的合理混用(附录B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7.5.2宜低容量喷雾,一般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茶丛中下部害虫建议侧位低容量喷雾。7.5.3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附录C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禁止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高毒、高残留农药。7.5.4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7.5.5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矿物源农药。7.5.6从国外引种或国内向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的病虫草随种苗带入或带出。8茶树修剪8.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8.2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应清理树冠,提倡使用波 尔多液冲洗枝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8.3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保持 茶行间20厘米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8.4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 条和粗干枝应清除出园。9采摘9.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9.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宜捋采和抓采。9.3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建议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
茶叶
、茶树和土壤。9.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
茶叶
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附录B(规范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
附录C(规范性附录)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上一主题: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
下一主题:大叶种绿茶产品标准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茶叶机械标准化与茶叶机械标准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
食品中铅限量标准
【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
【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
【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