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显示,最早的屏风使用可追溯到商周,当时只有贵族家庭使用,到春秋时期已经比较广泛了。一开始,屏风是起着隔断和遮蔽的作用,后来有了演变,成为装饰品了。从结构上来说,屏风分座屏、围屏,座屏也包括独扇的插屏,而围屏则是指可以折叠的屏风,常见的有六扇屏、八扇屏,甚至有十二扇、二十四扇。明末清初时,还出现了纯粹是装饰品的挂屏。屏风上不仅雕刻有人物、花卉,也镶嵌有书画、螺钿等。而就本文介绍的十扇围屏来说,从其形制上来看,当是陈设器。而研读其雕刻的文、图,则进一步可以肯定,它是目前存世不多的供摆设的明末祝寿围屏。从料质和保存的品相来看,此围屏采用的是白木中的樟木。
再说这十扇围屏上的“文化信息”。从围屏上雕刻的“歌颂”词句研读可知,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敕授儒林郎州司马”(早年捐得六品官)郭冰壶,与他的“安人”(按明代的官员眷属封赠办法,六品官的老婆则封安人)都是七十五岁,寿诞之时,他们的内侄、表弟、族亲等等,均表示了恭贺之意,这当中有不少在湖南、山东等地任七品、八品、九品官,一干人等专门请文笔出众、曾是进士出身的张敬撰写了贺词。这份贺词说,郭冰壶幼年因家贫辍学而后经商,后来他依靠日夜勤劳、持家有方的老婆,安心在外做生意,还不时地将钱寄回来,内定而外安,家道兴旺,最终也了了一个心愿,捐得了六品官职,这位郭大人,有孝心、重承诺,“遇事能忍,与物无争,智计无过乎人,喜怒不形于色”(明显是夸赞之词),功成名就之后,还修建祠堂、义仓,强化族谊,和相夫教子的老婆,堪为天下人的楷模,因为他们家道正,“家道正而天下定矣”。不过,与撰写贺词人意愿相反的是,6年后大明江山风雨飘摇,轰然倒塌。
以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木雕上刻下的祝寿贺词虽有不少虚的成分,但其中涉及的官衔职位、人名印章、辈分称呼、拜寿格式等,却都值得后人细细研究。而这明末祝寿围屏,也堪称一份难得的具有史料研究价值的实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