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紫砂巨匠吴云根的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 2011-09-02 浏览 50287 次
然取得满意的色泽效果,推动了平定县制陶业的发展。

回家乡后,在1929年,他又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后又到公办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1931年,他还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担任技师,两人朝夕相处,联袂授技,直至抗战爆发学校停办。

制技精湛 构思巧妙

吴云根的紫砂壶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被选为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他设计的竹节花盆,长方水底盆及菱角茶具、柿子壶,鱼罩壶、春宁壶等圆器造型,在传统的手法上都颇具创意,受到人们的珍爱。如他创作的双色竹段壶,取丰满的竹段为壶身,壶盖选用段泥,壶嘴、把、钮选用紫泥,以竹节制壶嘴,并一小竹枝攀附壶体,又用弯曲的竹根构成壶的提把,盖面的钮也用小一些的曲竹制成,也有几片小竹枝叶舒展壶盖,疏密有致,竹叶似在清风中摇曳,整体用两种泥色处理,色感和谐互动。在成型的处理手法上,竹节的纹理结构和节奏美感凸现其中,疏朗的竹叶,竹枝和竹芽的生态美得到表现,显示了翠竹的神韵。

弃门户之见 严师徒之训

吴云根尊师传训,重事业,植后学,为弘扬紫砂壶技艺呕心沥血。1954年,他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壶成型技术辅导员,成为紫砂壶顶尖人物之一。1958年,宜兴紫砂壶迎来了新一轮繁荣,一大批新的学子步入紫砂壶殿堂,拜师学艺,开风气之先。他与任淦庭、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六位辅导员在一起,各带徒20人,门墙桃李,极一时之盛。现在,吕尧臣、汪寅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

据吕尧臣大师说,吴云根待人谦和、大度、德艺皆碑,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同辈中掘弃门户之见,相处甚笃,对徒弟要求则十分严格,师徒关系和谐。尽管当年他已67岁高龄,对学徒们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尧臣回忆说,第一年学徒时,有天早上他提出开展一次师徒比赛,规定每人做6把红泥小传炉壶,每把壶有四条筋纹,用模型,还叫徒弟们先动手,大家心里想,师父年纪大了,我技艺比不过,速度总不会输你,我们把身筒光好,才见师父动手敲泥片,全手工货,最后还是师父先完工,还对每个徒弟作品作了一番讲评,使我们从心底里佩服。

吴云根从艺60余年,于1969年不幸因故去世,享年78岁,他的作品与人品,将永垂紫砂壶艺苑史册。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