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农陈余信的“技术创新三法”
发布时间 2011-09-06 浏览 49731 次
泥块,不经意间,发现被压着的茶枝已长满了根须。联想到其他一些木本植物被泥土压埋后也有相同的情景,他又主动压了十多窝。第二年春天,这些被压着的枝条都长满了根须,发满了桠枝,他将压着的枝条剪断,从母株中分离出来,进行带土移栽。就这样,去年他就依靠自己的“压枝法”,移栽了4.5亩茶苗。由于“压枝法”带土移栽,成活率高,桠枝又多,采摘面宽,当年的茶园就相当于普通3年的幼年茶,他这4.5亩茶园当年就收入了7000余元。    看到在陈余信的院坝边有一行茶,笔者估计是两年的茶叶,正要发问时,陈余信跑过来介绍说:“这是今年正月移栽的茶苗,短短不到三个月,就采了茶。”笔者等陈余信走开后,悄悄拔了几株,仔细看根须,并观察泥土,证明陈余信的话一点也不假。    据陈余信介绍,压枝法有六大好处,一是当年移栽当年见效,二是针对幼年茶的缺窝短行能够节约购苗成本,三是带土就近移栽,成活率高,四是缩短了茶园的投资收益回收期,五是可以有效淘汰劣杂品种,六是提高茶园的整齐度。    目前,凤冈全县有18万亩茶叶,幼年茶约占10万亩,如果都能推广当年见效的“陈氏压枝法”,那效益如何呢?烟熏法        田坝是一个海拔900多米的山间坝子,坝子里丘陵绵延,是“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的核心地带。农谚常说:“霜打平地,雪落高山”,的确如此。每年春天,晚霜往往不请自来,这对盛产茶叶的田坝来讲,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人们都知道,真正的好茶是春茶,就是人们常说的明前茶,即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但去年年初的雪凝灾害、今年初春的晚霜,给田坝茶商、茶农当头一棒,让他们连续两年受灾,损失不浅。    对于晚霜,田坝人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了“有风无霜,有云无霜,无风无云气温低必有霜”的判霜法;对抗霜也有一定的办法,就是采取“茶林相间”的办法和杂草覆盖的办法。但“茶林相间”的办法对抵抗晚霜很有局限,杂草覆盖的办法花费的功夫又太多。    因为晚霜,陈余信也曾困惑。有一次,他看电视,得知我国北方利用烟熏法抵抗晚霜保护越冬粮食作物,何不试试?果然,一试就灵。今年他的十余亩茶园,除一亩多因为没有实施烟熏法受了点损失外,其余的茶园却毫发无损。    陈余信告诉笔者,其实“烟熏法”很简单,就是估计将要打霜的晚上,在起霜前,在茶园边升一堆火,不燃明火,尽量有浓烟,烟一熏,气温就回升了,冰晶变成了露珠,晚霜就避开了,茶芽就保住了。除草法        来到陈余信的茶园边,看到五只肥大的鹅正在引颈吃草,陈余信告诉笔者,这是他聘请的“免费除草工”。    幼年茶的管理,除草是关键。每亩茶一年要除三四次草,得花掉两百多元钱。陈余信介绍说,鹅是草食动物,茶园里的很多杂草它都吃,一只鹅至少可以管理3亩茶园,也就是说,养一只鹅,每年可以为茶农节约除草成本六七百元。    其实,岂止六七百元。鹅还可以除一点病虫,鹅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养鹅又节约了成本,真是百利无一害。    茶园里鹅不能除的草很少。剩下的草,人工再花一小点时间,就会将杂草除尽。    但陈余信还有“杂草保留法”,就是一方面要除草,但又不要除尽,保留适度的杂草,既能保住水分,又能疏松土壤。    将要离开时,陈余信告诉笔者,作为茶农,我有责任、有义务将一些传统的知识、经验传承开去,也要有勇气、有胆识将一些新技术、新办法从头学来,同时还要敢试、敢闯、敢探索。    在陈余信家采访时,下了一场大雨;返回的路上,打开车窗,雨后复夕阳,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