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借力山水 提升品质
发布时间 2011-09-11 浏览 49994 次
领域的事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香港、福州、天津、西安等地都设有企业。武夷山申报世界双遗产成功后,慕名前往旅游的何一心便深深地被武夷山绝妙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所吸引。去的次数多了,便喜欢上武夷岩茶,他声称“那无与伦比的品质,那深厚的茶文化,竟让我割舍不下”。   可以说,武夷岩茶与武夷的山水风貌息息相关。武夷山市市长胡书仁表示,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推广,不仅使茶叶品质得以提升,还促进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武夷山市由此提出“以旅兴茶,以茶促旅”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整合相关品牌效应。“茶旅联动”更成了武夷山举办各项对外形象宣传活动中的重头戏,先后举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暨第七届武夷山大红袍旅游文化节、“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活动以及北京大红袍周等均取得实效。伴随着武夷风光的深入人心,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也逐渐提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对于武夷岩茶的最初印象,往往来自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6株大红袍母树。其实,它的珍贵神奇,与其说源于“红袍加树”的美丽传说,不如说受益于独特的山水之境。2006年5月,武夷山决定停止对大红袍母树茶叶进行采摘,而实行特别管护,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大红袍”茶叶无性繁殖就获得成功,如今,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达4万多亩。“武夷山大红袍”正作为当地名牌战略的内容之一加以推动实施。   2006年6月,追赶着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的脚步,作为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大红袍迎来了属于武夷茶产业的骄傲——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获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年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评出的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中,武夷山大红袍名列其中,成为福建省唯一上榜的茶品牌。(文章转载自2007年福建日报 姚瑾) 加贴地理标志保护专用防伪标志的“大红袍”成为钓鱼台国宾馆的特供茶。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