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和弟窑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1-09-18 浏览 50275 次
1 src="http://www.368tea.com/photos/168tea/2011/09/60_201109181534481i9af.jpg">

龙泉青瓷官窑冰裂纹茶壶

  后来,人们把裂纹叫作“开片”,哥哥又潜心研究胎和釉热胀冷缩的规律,实验出又粗,颜色又深的裂纹叫铁线;又细颜色又浅的裂纹叫金丝,在业内又有“金丝铁线”的美誉。

  哥窑的特征可做如下归纳:色青,浓淡不一,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莹润多断纹,风格特征近类南宋官窑。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

  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等为常见。但哥窑窑址仍未确认,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悬案之一,现在人们拿着龙泉窑当哥窑。如果你现在到龙泉市,还经常听到哥窑和弟窑的称呼。

  唐代初期,所有的器物中都没有圈足。出窑时,尤其是小件的器物摆的满地都是,赤脚的小孩子很容易烫伤,后来发现有一个小孩子在刚出窑的瓷器中穿来穿去竟不怕烫,原来他的两只脚上各粘了一个泥烧饼,从此人们得到启示,把每个瓷器的底都加上一个泥烧饼,既不烫手又稳当,当时叫饼形底。到了唐代中期,人们把饼的中央钻了一个手指粗的孔,特别像古时候的玉币,这个时期叫玉币形底。到了唐晚期,这个孔的直径又扩大了两三倍,这时的底叫玉环形底,后来再进化就是圈足了。圈足又分为低足、高足、外八字足和内八字足。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