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陶瓷文化发展史(二)
发布时间 2011-09-19 浏览 50079 次
此时产量较大,并由荷兰船运往欧洲。

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後世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这时期的斗彩发展出来,「万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窑之大成,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增加许多。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瓷器的胎身也趋向薄、细、白的 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青花釉红

青花釉红的搭配相植,也制造出一些创新的作品。

斗彩

成化瓷采用斗彩,先用青花料描出轮廓,釉烧之後,再加上釉上彩,填入五色,增加艳丽,极为有名,成为後世争相仿制的对象。正德年间采用回青,淡而暗,胎质也欠洁白较不如成化碗盘之类较多,渣斗是其独特的地方。


景德镇瓷器宫廷赏瓶之青花花瓶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