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扩张,为建立广阔密集的丰产型茶树奠定基础。
灌木型茶树经二足龄以后每年二次定型修剪,5月份一次,7月底前再一次,使茶树连同主茎形成4~5层分枝,使茶树骨架高度达40—50厘米。
2、轻修剪
对已经投产的茶园进行轻修剪,时间为每年1—2次,春茶或夏茶结束后进行。 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枝叶,把冠面突出枝剪掉。
3、深修剪
为茶园持续性发展所需的一种方法。对投产多年的树冠产生大量鸡瓜枝的茶园,或因受严重冻寒或病虫害的蓬面枝叶,应用深修剪机进行树冠改造,深修剪后骨架高度保持40~50厘米,在夏茶结束后进行。
4、重修剪
对树龄在二三十年内,树冠上部已衰败的投产茶园,用割灌机将衰老茶树离地面20~25厘米左右以上树冠剪除,重新培育,在5月底前进行,促使新枝养分充足,生长健壮,能在7月上旬前萌发,剪后增施有机肥,当年夏茶后7~8月份进行修剪,从地面起35~40厘米处全部可用修剪机剪平。
5、台刈
为提高产量,根据茶园生长产量情况,对树冠上部已枯死的茶树用台刈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20厘米处全部割去,重新塑造树冠,一般在晚秋或秋后进行,树冠改造后的茶园应加强留叶蓬,加快形成投产树冠。
台刈茶园二年内以养蓬为主,台刈后的第二年起,在冬季,在离地高度分别为35厘米、45厘米、50厘米,进行定型修剪,第三年投产。
投产茶园采茶季节结束后,要求茶蓬面留叶指数应在3叶以上,或蓬面厚度10厘米以上,用割灌机操作可提高劳动率2.5—4倍,作业成本降低30%。
机械采摘
茶叶条件:
(1)
茶叶发芽齐,直立型叶形。
(2)坡地行距1.5—1.2米,缓坡10度以下,平地茶园行距1.5—1.8米。
(3)已培育好适合机采的树冠。
两次采摘法:
(1)春茶第一轮,已达一芽二叶时第一次。
(2)经10天后第二轮一芽三叶期。
茶片采摘法:
春茶后是害虫生长旺季,茶树开始长虫,把长了虫子的茶树头用采茶机修剪后,装运到山下,消灭了90%以上的病虫,起到植保作用,而且不使修剪后的茶树头被雨水、风冲刮掉,起到了
茶叶二次升值的作用。
单人采茶机:采茶时每台每日抵人工采摘工效18个劳动日,重切碎叶和老梗老叶较多。
双人采茶机:每天每台工作量可达2300斤,正副机手配合,切割高度过高漏叶,影响产量;过低老梗老叶增多,质量不高,机手采时应采蓬面15—20厘米处,成熟茶园分两次采摘,来回一次完成。
幼龄茶园每行一次就可以,主副操作机手必须与手扶集叶者速度一致。
三、
茶叶加工机械技术
加工机械及设备安装人员环境等必须符合食品生产要求。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
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雨水叶要摊薄,不能重叠,每小时应翻一次。鲜叶应摊放在竹席上,厚度为1—3厘米,摊放地点要求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嫩叶要 随时观察,4—12小时内以鲜叶失重率10—15%计。
摊放过程中,适当轻翻以利均匀散发水份和散热。
鲜叶经杀青机、揉捻机、齿切机、名优茶理条机、风力选别机、圆筛机、烘干机加工后,所制
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清高。目前蒸汽杀青机的投产,能快速高温杀青,热风排湿、脱水冷却一次完成,是名优
绿茶加工配套的绿神机。
1、龙井茶制作工艺
鲜叶→进厂——摊放→杀青(青锅)→辉锅(手感掌握开始5—6分钟)→挺头子→整理→入仓
2、天目青顶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烘干入库 (6CHW系列—3型机)
3、普陀佛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制→提毫→烘干→入仓
4、珠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150°6CR—265机)→甩干(6CPC—100CC型机)→对锅20k公斤/次→大锅(40—50公斤)→散热(一整夜,含水量为6%)→入仓
5、精制珠茶
栋梗(6CJJ—82A型
茶叶阶梯栋梗机)→拼和→圆筛(6CY—S40型
茶叶平面圆筛机)→风选(6CFX—35型风力选别机)→分筛→入仓
6、煎茶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精揉→烘干→入库
7、精制煎茶
精制(精揉机HCA—120型)→齿切(6CCC—110型
茶叶齿切机2—3厘米)→分筛→入库
8、茶片加工工艺
用采茶机把修剪、采摘后的24—40厘米长的茶树头→进场摊放→切碎机切碎→切断为5—10厘米长的茶树头子→烘干→揉捻→解块机过筛→剩余茶树头晒干→粉碎机→成茶片
机械化加工有机茶片,使茶树头能够利用,并且起到了植保的作用,农民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客户对茶片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新路子,能使
茶叶生产进行二次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