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生产有了“机械手”
发布时间 2011-10-06 浏览 50978 次
设定、风机控制设定、温度控制设定等多种设定保证了做青的效果。第三道工序是杀青,即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通过传送带,茶青来到了超高温热风茶叶滚筒杀青机,这台杀青机是利用液化气管道加热,不同于其它厂家用锅炉燃煤加热,减少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生产清洁化。而且,液化气管道加热是采用德国进口技术。  第四、五道工序是揉捻和烘干。茶叶经过电脑控制的程序揉捻成条状,在烘干机和冷却机上进行反复地烘干、冷却。传统做法是两次烘干之间要加以摊凉,其目的是缓苏,现在采用微波缓苏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缓苏,便于实现连续生产。  “这条生产线33台机器,在4月18日至5月8日20天时间里加工了7万斤的干毛茶,全场工人只要40多人,比过去减少了一半。”廖文胜说起这些很是自豪。公司总工程师黄意生强调说,虽然采用全自动化流水线,但此次春茶初制时间仍和传统手工工艺一样,足足用了20天,因为制茶时间缩短,品质就不能保证。  列入农业部课题研究  机器能做出好茶吗?这是盘旋在黄意生心中最大的担忧。在制茶的20天里,黄意生每天都泡在车间里仔细观察。突然有一天,他从机器的轰鸣声中闻到了熟悉的茶香,凭借多年的制茶经验和随机现场抽检、感观评审,他认为,这批茶叶“不负众托”,质量能过关。经武夷山市茶叶局武夷岩茶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国兴审评归堆,这批初制茶合格率达100%%,优质品率中、上堆水平达85%以上。  武夷岩茶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在武夷山茶叶界引起不小的振动。有人赞许,认为“茶叶生产走向机械化是必由之路”;也有质疑声,认为“自古就有武夷岩茶看青做青的说法,没有手工操作,岩茶会缺少神韵”。4月21日,茶界泰斗张天福到该公司考察后赞叹不已,握住黄意生的手说:“感谢你们帮我实现了一生的梦想。为感谢你们,我也将我多年研究的成果,传授几条给你们,希望能做出更多好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郭雅玲把这条生产线新工艺研究申请列入了农业部茶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研究。  茶香氤氲中,飘出浓厚的现代工业色彩。品尝这泡茶中的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实践经验和科技创新,会带来更多的思索和启迪……(罗勇安)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