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这个春天
发布时间 2011-10-07 浏览 51028 次
公斤才卖1.2元,而一亩茶园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这一点对他的触动很大。外部的市场挤压和内部的产业出路问题,让武夷山人深受刺激:武夷山的茶文章非做不可了。  切中问题做文章  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种植、加工到管理,从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到推广营销,其运作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农民、媒体、社会组织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更重要的是,各项措施必须契合于茶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武夷岩茶的这一系统工程于2006年启动。据分管茶叶工作的副市长江书华介绍,政府方面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品牌创建,改变武夷岩茶“有名茶无名牌”的现状。目前,武夷山市共有136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国家QS认证,拥有“武夷星”、“戏球”、“元正”等6个茶叶类省著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二是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设立茶企质量档案,强制每个企业在产品茶上市前送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贴上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此外还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业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三是推广营销和文化建设。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营销活动巡回于各大城市之间,反响颇佳。2008年11月,广州芳村国际茶业城出现了“武夷山大红袍一条街”。不难看出,政府主抓的几件事,均着眼于资源的整合,切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分散生产经营所无法突破的困境。这对于武夷岩茶来说,无疑是令人鼓舞的。  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武夷岩茶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由独一无二的地理、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岩骨花香”和健康质素,将支撑她走得更远。(何光锐 金文莲)   相关链接:  建立以安溪、武夷山为中心的茶文化产业基地 为了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在更完善的政策环境中快步前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竞争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  《意见》要求,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工程,是《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举措之一。 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以福建人文地理、船政、闽商、闽台、闯南洋、过台湾等为内容,重点推进福州三坊七巷、“印象大红袍”、“妈祖颂”、过台湾等题材的创作,推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国家水准、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舞台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精品力作。  国产动漫产业工程:重点建设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海西(长乐)动漫产业园区;重点扶持福建网龙等一批动漫游戏产业龙头企业;重点推进“数字娱乐产业研发与孵化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动漫游戏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厦门软件园数字媒体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系列大型益智健康网络游戏项目开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上规模、创新能力强的动漫骨干企业。 茶文化产业工程:分别建立以安溪、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南、闽北茶文化产业基地,及闽西茶文化产业基地、福州茶文化产业基地,在德化建立茶壶茶具研发中心。 影视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在福州建设集影视拍摄、旅游休闲、特色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省级影视基地,扶持闽台文化影视城(漳州)。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