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我国茶饮料市场的不规范与标准缺失有关。我国在2000年曾推出茶饮料行业标准,主要对茶饮料理化指标如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作了强制性规定,但该行业标准属非强制执行,执行力度远远不够。另外,茶饮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此标准已经相对滞后,尤其是关于茶内所含物质成分的浓度、卫生指标、营养物质的保留指标等,已经跟不上茶饮料市场的发展步伐。于是,新标准呼之欲出。根据茶饮料新国家标准意见稿,茶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三类。对于茶饮料,要求茶多酚的含量须≥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对于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
新的标准将使茶饮料市场从相对无序走向有序,对于消费者,这绝对是件好事,因为优胜劣汰之下,消费者才能喝到更优质的茶饮料。
茶营销出击
竞争激烈、利润摊薄,茶饮料市场的争夺日渐胶着。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营销模式,是跳出这个泥沼的绝好良机。
成功例子摆在眼前。前些年,百事可乐联手联合利华旗下立顿打造出风靡一时的立顿即开型茶饮料,可口可乐也与雀巢推出大受欢迎的雀巢冰爽茶,这样的强强联手使其茶饮料在市场上很快拥有知晓度、美誉度,更具竞争力。洋快餐肯德基也入乡随俗,联手凉茶品牌王老吉共同开拓市场,在广东等地近200家肯德基餐厅引入王老吉凉茶,消费者除了碳酸饮料、果汁之外,有了更多选择,这一营销带来的是双赢。不知道是不是受肯德基的启发,现在越来越多的饭店、宾馆开始用王老吉取代普通茶水。
有茶饮料企业组织消费者开展“采茶游”,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采茶、选茶、制茶的全过程,消费者既“玩”得尽兴,也能喝得放心。还有厂商在茶饮料市场站稳脚跟后,又深度开发茶系列产品,如茶梅、茶冰淇淋、茶果、茶巧克力、茶饼干等,让“茶概念”全方位出击。
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茶的价值也为人所公认,茶饮料天地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阔。有业内人士认为,走过了碳酸茶饮料、茶味饮料、混合型茶饮料分别领衔的发展阶段,保健型茶饮料和纯茶型饮料将成为市场主角。
另外,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在即,将具体细化到产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剂的使用,比如,“低糖”产品的糖含量每100毫升不能大于4.5克,“无糖”产品的糖含量则应小于0.5%。这道门槛将直接关系到产品能否进入市场,因此,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将是更为关键的营销思考。
本文来源:第一茶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