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豪放 天下未有-再论磁州窑
发布时间 2011-10-09 浏览 53434 次
法,更是将中国绘画中大写意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巧妙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也就是说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绘入图案的格局中,可谓开一代未有之奇。这些充分说明,磁瓷器装饰上那种鲜明的艺术风格,一方面是源泉于中华民族独特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正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其它工艺美术的特长,旁收博取,最终形成的有着其自身特点的,让人一目了然的磁州窑风格。

三、 诗词书画,天下一绝

融绘画、书法、诗词于一体是磁州窑装饰艺术上又一显著特征,也是它之所以宋代民窑代表的重要原因。在装饰题材上,它们大都取村于民间生活小景,不仅有精工细刻的花鸟鱼虫,也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更有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以及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此外,龙凤飞舞的"吉祥图案",以及"唐僧取经"、"八仙庆寿"、"云鹤游天"、"牛郎织女"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还有诗词散曲、名言警句也是这个时期磁州窑画的详细史料,它不仅保存了宋代民间绘画的详细史料,它与唐宋时期通俗小说、戏剧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民间艺术的繁荣兴旺有着密切联系。例如,一件制于北宋明道元年的白地黑花虎纹枕,长方形的枕面上仅寥寥几笔,就将虎视眈眈、咄咄逼人之态的猛虎刻化得入木三分。在枕的两侧菱形开光内,一丛墨竹幽静淡雅,虽着墨不多但生机盎然之色跃然纸上。一行"明道元年青山道人醉笔"题字挥洒自如,为静止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活力。老虎是百兽之王,在瓷枕上绘虎纹或整个枕形就为一个虎形,是取其辞邪之意,而号称"竹兰梅菊"四出君子中的竹,则君子高风亮节的美德,是磁州窑器物上绘画较多的题材,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或整幅画面为墨竹,或配以鸟兽、孩童组成画面,其流畅自如的笔墨,将以竹郁郁葱葱、挺拔坚贞之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墨竹画不仅是民间常用的题材,也是北宋文人学士画中最早流行的题材。然而由于唐宋以来的绘画作品存世不多,所以目前传世最早的一幅"墨竹图",相传为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文同所绘。文同(1018-1074)一生酷爱画竹,他画风严谨、笔墨潇洒自然,他的墨竹画还开创了"湖州竹派"之风,在当时北宋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件绘于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瓷枕上的墨竹图,却在文同14岁时就已完成了。在宋代同样以善画墨竹著称的苏东坡,此时也还未出世,可见磁州窑艺术历史悠久及影响之深远。

人类从开始装饰器物起,文字就成为一种常用的装饰素材,这种作法从原始彩陶时期就开始了。如大汶口文化的墨陶,仰韶文化的彩陶,都有类似象形文字或记事符号出现。唐代长沙窑也出现了写诗句民谚的产品,磁州窑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使陶瓷的书法装饰无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水平。在磁州窑的一些器物上,经常能发现一些按宋金两代流行词牌、曲牌填写的诗词、散曲,如《满庭芳》、《小桃红》、《朝天子》、《行香子》、《如梦令》、《山坡羊》等等,不仅弥补了文学史上的不足,而且充分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生活心态。这些字体多为风格豪放、游龙飞凤似的行书,气韵生动又俨然如米芾书法一般,可以说是民间书法家留下的珍贵墨宝。

陶瓷器物上的诗词、曲牌以及书法装饰之所以在磁州窑形成规模,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其一,磁州窑地处中原地区,自古文化比较发达,到了宋代当我国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东部的中原一带时,对磁州窑艺术的发展自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二,唐宋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所取得卓越成就,在客观上也县长了社会上喜爱文学,研习书画之风。这些都为磁州窑书法装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它既有了可以欣赏并接受这种装饰的广大市场,同时一些擅长书法的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也对磁州窑的书法艺术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宋代书法界杰出?quot;四大书家"苏、黄 、米、蔡,一洗唐人拘谨的书风而独创豪迈遒劲、洒脱飘逸的笔法,也深刻影响到磁州窑的书法风格。例如一件写"思齐"二字残片,字态端凝、笔笔中锋,一望便知是颜家书法的风格。而另一种双勾线式篦划成字的"忍事"、"家国永安"、"春花秋月"等更形同魏碑字体或如飞白书法,凝重严整、生动流畅,足见作者功力非同一般。北宋末年宋徽宗所创"瘦金书",乃至元代昙花一现的"八思巴文字",也在磁窑制品上出现过类似字体,可见磁州窑器物上的书法装饰真乃集当代大成之作。

磁州窑不愧是我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它所以得的艺术成就无论在我国陶瓷史、文学史以及美术史上都应占有光辉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