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采摘和鲜叶处理
发布时间 2011-10-18 浏览 49994 次
留叶太多,认为也是不好的。会使第2年头茶推迟几天发芽,这对龙井茶采说是最犯忌的,因为龙井茶历采都是“以早为贵”,人们说的“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情况下,留叶的多少,以茶树刚好不露枝干为宜。

二、鲜时处理

鲜叶采回后,由采摘管理人员从几个方面进行验收:原料整体是否符合龙井茶的要求;同一批鲜叶大小、色泽是否一致;鲜叶是否成朵、不碎,有无红变。若有不合要求的,要及时处理。鲜叶进厂到付制前,要经过摊放和筛分。

(-)摊放

鲜叶到厂后,摊放前要做到五分开:一是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开;二是晴天叶与雨水叶要分开;三是壮年(包括台则更新)茶树叶与老年茶树叶要分开;四是阳坡茶树叶与阴坡茶树叶要分开;五是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要分开。因为不同的鲜叶,它们的芽叶大小、叶张厚薄、颜色深浅、茎梗粗细、水分含量都不一样。如老年茶树的鲜叶,梗子细、叶张薄,炒制时要求温度低一些,若将它与壮年茶树的叶张厚、芽头大、梗子粗的鲜叶混在一起炒制,结果会使前者由于温度太高而出现焦边,后者由于温度不够高而出现红梗红叶。又如阳坡茶树的鲜叶,色泽绿中显黄,阴坡茶树的鲜叶,色泽绿中带黑,若将它们混在一起炒制,结果会使制成的成茶色泽花杂。

在五个分开原则的基础上,鲜叶还需按级归堆,分开摊放。摊放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鲜叶采下后就炒制,制成的干茶有青臭气,而经过摊放的原料制成的干茶则无青臭气。露水叶和粗壮、含水量高的鲜叶,不经摊放制成的干茶,颜色发黑,团块(又称茶乌龟)很多,茶叶表面粗糙不光洁,尤以二茶更为严重。而鲜叶经过摊放后再炒制成的干茶,色泽翠绿、无团块、表面光洁,茶叶品质明显提高。二是为了提高工效和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如以手工炒制1级龙井茶的青锅为例,每锅投叶150g,在75-80℃下炒制,不经摊放的鲜叶需17min,而经过摊放失水在10%-15%的鲜叶只需15min。高档龙井茶鲜叶细嫩,必须摊放在软匾、勃篮或篾簟上,不宜摊放在水泥地上,否则,收集叶子时势必要用扫帚扫,容易弄破芽叶,导致红变,同时,水泥地灰尘多,也不符合产品卫生要求。

摊放厚度,一般高档龙井茶鲜叶不能超过3.5cm,如果炒制原料供应不上,则可以摊薄一些;中档龙井茶鲜叶以7-10cm为宜;低档龙井茶鲜叶可以达到24cm或更厚一些。遇到天气干燥,炒制采不及,摊放可以稍厚一些,但不能太厚,否则会使鲜叶发热变红。摊放程度必须达到失水率10%-15%的标准。摊放时间要视天气而定,一般为8-24h;阴雨天可以摊得薄一些,时间长~些;晴天、干操天可以摊得厚一些,时间短一些。若摊放时间过长;会造成茶叶汤色发黄,影响品质。

鲜叶在摊放过程中要作适当的翻动,使鲜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