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画里话茶俗——访当代著名作
发布时间 2011-10-30 浏览 51104 次
话表述生活。“地道的北京话,不是知识分子在学校里能学来的。但是,坐在茶馆里,台上说着台下议论着,这些人嘴里说的都是地道的北京话。学习语言艺术上,我是狠下了一番工夫。每到听书前,我先把故事看一遍,了解情节后,想想我讲该怎么讲,自己在家里说一遍,再去听。同样的故事情节,听说书人是怎么表现的,用什么样的语言,这样就找到差距了。这段茶馆听书的经历,对我写小说起了很大作用”。

  说到采风,邓先生说,“我是写小说的人,每到一个地方,我最喜欢了解当地民风”。这找茶馆是少不了的,去四川更是一定要去茶馆,成都这座城市如果没有茶馆氛围就不大同了,泡一碗沱茶,坐一晚上,闹哄的气氛,还有就着锣鼓点儿唱戏的茶客。走常了就知道哪个茶馆晚上说什么书,哪个茶馆晚上有卖什么的商人,再比如哪个茶馆要来有名的大夫。

  邓先生的爱人是新华社驻香港记者,又是广东人,广东、香港茶馆是常去的。广东人喝早茶,最早是从打工仔开始的,他们讲究“一盅两件”,一杯茶,一份饭,一份小菜,常被点的是咸鱼蒸饭,两毛钱一份最便宜。有闲的文人也常去,点上烧卖、百叶,拿一份报纸,早茶能喝到十一点。“现在我和老伴常去北京的广东茶馆,进去一看,我就知道哪个是北方人哪个是南方人,北方人点了豆浆油条,吃完就走。南方人点了茶和茶点,慢慢聊。当然,现在去茶馆不是采风,恐怕是作风景了”。

  邓友梅,1931年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在悬崖上》、《我们的军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1977─1980年中篇小说二等奖)、《话说陶然亭》(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那五》(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等。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