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体上,从而形成了“土斑”。 土斑分两种,一种称“蚕卵斑”,另一种称“蚯蚓屎斑”。蚕卵斑是成颗粒状,它大面积地间隙粘积在瓷器剥釉处的胎体表面及其它露胎处。它的形状就象桑蚕产下的卵子…—粒粒聚结在一起,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一般是剥除不掉的。有这种土斑的高古瓷,大多数为低温釉地且出土前土壤所含的矿物质成份比较高。 “蚯蚓屎斑”是成条形曲线状,它小面积地粘积在瓷器釉面开裂的缝间处和露胎表面。它的形状尤如蚯蚓的屎很细,弯弯曲曲,表面光滑,手指用力的情况下才能去除。在正常情况下,收藏者对高古瓷上这种土斑不作清除,因为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在出土的高古瓷器中,有些器物上至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况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品。 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高古瓷上的人造土斑有两种:1、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2、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来。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用水一冲就能洗清。这两种人造土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之状。 再者,制假者为了赝品能够卖出去,必须保持器物表面的品相。因而,在用硫酸腐蚀釉面作人造土斑时,都选择在器物不显眼的部位或在明显部位作微小斑迹,以不伤大体为掩盖来迷惑收藏者。 以土斑来辨别高古瓷真伪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加以辨别,如水锈斑、釉开裂的程度等等。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