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瓷器收藏—明天启、崇
下一主题:明代洪武釉里红详解—
薄胎瓷,即“蛋壳瓷”,是出现于明代永乐年间、盛于成化的景德镇传统瓷器品种,其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有青花瓷和粉彩瓷。
薄胎瓷烧制要求很高,旧时产量已不多,再加上胎薄难以保存,存世量甚少。从拍卖市场记录可看到,近几年出现在拍卖会上的薄胎瓷只有100余件。在当代收藏市场上,薄胎瓷并不甚受收藏者青睐,有的收藏者视其过于花俏、不适合把玩。但是,工艺精美的、流传至今仍保持完好的薄胎瓷器罕有且仍具有较高工艺价值。
图③
读者:该件粉彩八仙故事人物盆,高为3.9cm,宽23.7cm。特点:盆外壁有四个红蝠(福),底有青花书写变体字,中间“聚昌”两字,底侧看釉下覆盖着依稀可见的螺旋纹路,足底露釉处火石红明显,请问专家这件粉彩是哪年代所造?价值又如何(图③)?
叶洁瑜:此为豆青粉彩人物碟,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作品。先高温烧成豆青碟,然后在其上加彩再入窑低温二次烧成。此碟内绘八仙图,布局疏朗有致,画风简练,人物面部表情画法为单线勾勒,面形均为“倒方脸”,此为咸丰典型的风格。因为此碟有缺损,初步估计其市场价值在2000元左右。
图④
读者:该大明弘治年青花龙纹盘高11.8cm,口径28.5cm,请帮我鉴定(图④)。
叶洁瑜:此“青花龙纹花口碗”为现代新仿之器物,造型复杂,画风无力。龙纹运笔粗糙,全然体现不到明朝“猪嘴龙”的矫健、苍劲,缠枝花杂乱潦草,缺少流畅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