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战国大墓五牲俱全疑是王陵
发布时间 2011-11-24 浏览 52919 次
墓随葬品往往不及一些中小墓葬的器物贵重,坑葬墓的陪葬品往往不及积石冢陪葬品奢华。一些积石中小墓葬,经常出土成堆的青铜器,金银器皿,而一些看起来等级不低的坑葬土墓的出土器物却显得较为平常。

  有专家指出,东大杖子这座战国大墓出土的精美彩陶与内棺内那个打磨细腻的玛瑙环已经算是名贵的陪葬品了。这座大墓内的仿鼎陶器目前已发现两个,若达到三到五个,墓主人的级别就非比寻常了,而那个玛瑙环无论从成色还是从打磨工艺上看,都是当时的精品,墓葬的规格、墓主人的地位未必就与青铜器与金银直接挂钩。

  是燕太子丹的无头冢?

  这个大墓的规格不低,出土的陶器多半堪称“一级文物”,但与中原一带的诸侯国比,还难称豪华,像秦孝公墓墓圹宽大,深藏奇珍异宝,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价值连城的编钟,似乎这个大墓主人是位破落的诸侯王,他又是谁呢?难道这是太子丹或者燕王喜的墓地?

  东大杖子战国大墓是“一棺两椁”规制,又处在燕国控制的辖区,这意味着,这大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燕国的大人物。虽然秦开功勋卓著,驱胡后肯定加官晋爵,但秦开毕竟未获王侯之位,而太子丹是燕国王位的继承人,如此等级的大墓与他这样的储君匹配,实不为过。

  燕太子丹刺秦失败后逃出燕国国都,据说沿“傍海道”,今辽西走廊入辽东境内,先在今觉华岛藏了一段时间,后风声渐紧,又跑到衍水(今太子河)藏身。燕王喜顶不住秦王嬴政的高压,派使者到衍水,诱杀了太子丹,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王,燕国又苟延残喘了五年。当时燕国被秦国击败,在河北一带的领地全部丧失,秦开夺取的辽东边塞之地反倒成了燕王喜的栖身之所。

  不过,太子丹当年身首异处,而这座大墓的墓主人的尸骨虽已烂掉,但有牙齿残存,说明头颅是完整的,这就基本排除了此墓为太子丹墓地的可能。燕王喜后被秦国俘获沦为阶下囚,估计是客死他乡被草草埋葬,以秦王嬴政的为人,恐怕不会让燕王喜死后叶落归根。

  值得关注的是,以前曾在吉林墓葬里出土过一把赵国贵族佩戴的“蔺相如剑”,远在山西一带的赵国贵族怎么可能跑到远在千里的吉林?原因是,战国晚期赵国领土被秦国蚕食,亡国之前,不少赵国王侯级的贵族匆忙北迁,有人一直跑到吉林,这把“蔺相如剑”就是逃亡的赵国贵族北逃至此带来的。

  在东大杖子、北山、杜梨树一带成百的墓葬群中,经探测,入葬者中有不少是追随这位神秘大人物而来的,习俗与当地胡人截然不同,那么,大墓中这位神秘人物会不会是逃亡于此的赵国王侯级贵族呢?

  有人提出疑问,对此大墓为何不用先进的碳十四技术测定?需要说明的是,仅凭碳十四技术,只能测出古墓的年代,若想摸清墓主人的身世,除非有类似墓志铭的文字记载,否则只能对遗骨进行DNA测试。而且,借助碳十四技术有时也只能测出古墓的大体年代,难以精确到位,因为在这千年中,古墓中的内环境很难保持原貌,会有不同的土层、杂质进入古墓,这就会破坏碳十四技术探测所需要的单纯的内封闭环境。

  东大杖子大墓的墓主人究竟是哪位历史名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座大墓的墓葬特点与出土器物证明了燕文化当年的辐射范围,由墓葬的特点掀开了当年民族融合史的神秘一角,尽管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依然虚实难辨,但这座大墓的历史内涵却意义深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