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明代青花瓷总况
下一主题:谨防现代大师瓷器收藏
三、仿品
仿哥窑始于永乐末年。据《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当太子时,曾令人成功地仿成哥窑器,但永乐仿哥窑器,至今未能找到传世品。台湾故宫藏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青花瓷款的哥窑盘和碗,但是否为明仿,尚有争议。属成化款的仿哥窑器在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均有收藏,其胎质细洁、白净致密,釉色有粉青和米黄两种,釉色滑润,光泽度很强,开片整齐。成化以后,明代仿哥窑器精品不多。清雍正唐英时,又恢复仿哥窑生产,制作精良,既有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的“金丝铁线”,也有单纯的大纹片或小纹片,釉色以深浅灰青居多,部分有“紫口铁足”,其胎质较厚。乾隆以后继续仿烧,官窑多书本朝款。
清代在仿哥窑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蓝釉哥窑、绿釉哥窑及哥釉青花和堆花铁沙青铜器纹饰的品种。民窑仿哥窑盘一种,底有七个酱色支钉,俗称“七星盘”,为雍正及乾隆早期产品。
仿哥窑产品自清至今,一直未断,但其精品仍为官窑所出。
民国时仿哥窑产品也不少,但总的特点是精细程度不够,略显粗糙。真的哥窑产品釉色并不统一,而民国仿品则颜色基本以米黄色为主。造型也变得越来越离奇,仿到后来,干脆在底款书上“成化年制”。民国时仿此品种尚情有可原,而到了80年代,竞也兴起仿古狂风,又生产了一大批仿民国所产的粗制滥造产品,且价格比新瓷高出几倍。这完全是一种纯商业性的生产,实在没有多大价值。
当代仿哥窑产品多为浙江地区所出,世博会纪念品展出中曾见到两例,感兴趣的藏友不妨前去了解一下。
官窑青瓷莲花对碗-艺术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