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印收藏鉴赏漫谈
发布时间 2011-11-24 浏览 52536 次
,都属于不新的范畴,对古旧字画,尤其要重视这一点。我们玩收藏,千万别认为新的东西就是假的。黄宾虹先生就曾经出过这样一个差池,国民党时期北京故宫成立了一个鉴定委员会,黄宾虹是书画鉴定委员。当时他看到一张宋徽宗的《听琴图》,像新的一样,就认为这张画是假的,是赝品,而被打入了"另册"。所以国民党离大陆将名贵字画运去台湾的时候,这张画幸免于劫。解放后经过专家的鉴定和考证,认为这件东西是真品。现在成为故宫收藏的国宝之一。所以,单看一张字画的成色是新的就认为是假的则欠全面、辨证。实际上保存好的东西还是有的。如印章,西汉时期的金印和银印就跟昨天做的一样崭新,如果一看印很新,就下结论是假的,那就犯了一个大错误。新也是我们收藏字画很讲究的一个标准。

第四讲"少"。少是指稀罕,物以稀为贵。玩收藏玩到一定程度,就是玩珍品、玩奇品、玩别人没有的,叫人看了心跳的离奇的好东西。

"少"有几个方面。

一是指题材。如文徵明是山水画大家,人物画相对很少。所以,他的人物画就属于少的范围,就特别值得收藏。文徵明是书法大家,他主要写楷书、行书,如果看到一张他的隶书或篆书,那就属于奇品。

二是指技法反常规。我过去谈文徵明和沈周时,讲到"粗文细沈"。文徵明视力非常好,八十几岁还可以写字体很小的非常端正的"蝇头"楷书。文徵明的字画跟他人品是一致的,谨严不苟。所以他留下来的山水画绝大部分都是细笔的,画得非常细密。如果看到一张粗笔的真品画,那么这张画就要比细笔的珍贵。文徵明的老师沈周四十一岁时画过一张《庐山高》非常细腻,而一般地讲,他四十岁以后的画几乎都是粗笔,每一笔都非常硬,非常重,笔笔送到头,很显力度。在沈周的画里很少见到文徵明那样细笔画,如果见到一张细笔真品画,这张画就非常稀贵,一定会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

三是传世作品少。"吴门四家"里,文徵明和唐伯虎两人都是同一年出生(1470年),但是唐伯虎只活了54岁,文徵明活了90岁,唐伯虎过世后,文徵明还有36年漫长的岁月可以创作书画,今天留下来的文徵明的字画比唐伯虎的要多得多。所以同是第一流的大家,价格是完全不一样的。什么在起作用,就是"少"字。一般来讲,一张文徵明的中堂在国外大拍卖行价格卖到40至50万美元。同样一张大小的唐伯虎的中堂,价格就要高出10倍。从书法角度来讲,文徵明的书法功力肯定比唐伯虎好,对后世影响亦大得多。唐的书法很大程度上受了赵孟畹挠跋欤??翘撇?⒌囊蛔衷蛞?任尼缑鞯募鄹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