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的花缸制作
发布时间 2011-11-26 浏览 50182 次
说明龙缸的烧制鼎盛情况。上海博物馆中藏有一件比较典型的明代早期龙缸(图l、2),从器身绘画的龙纹(图3)、青料流淌发色(图4)等看,宣德特征极其明显,为该时期制品的可能性极大。

  

  其次,这里需要先对“璺”有所理解。“璺”是指陶瓷、玻璃等器上出现的裂纹、微裂。在烧制工艺未达到炉火纯青的明初,类似龙缸等大器表面极易出现“璺”,程度较小者成为现今人们常说的冰裂纹,稍大些则是坼裂。上海世博会礼品的龙缸藏品看,器身釉面开片很多(图5),且有不少局部脱釉现象(图6、7),表明当时工艺的确存在美中不足。只要不达到胎骨坼裂程度,这些“璺”不会影响器物的使用功能。按照当时制作工艺,要想烧制无璺龙缸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因此才会出现“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一事。观察景德镇御器厂发掘整理的正统时期青龙白地龙缸(图8),属于成器后落选、敲碎入土者,与上博制品相比,该器在修胎、施釉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决不至于不成器。因此,该文献中的“璺”极可能就釉面开片而言,而非坼裂。

  其三,即使退后一步争论,该史料仅能说明御厂曾经没有成功烧制龙缸,但却无法证明更换督陶官之后是否烧造成功。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推断景德镇御厂在正统时期应该可以烧制龙缸,珠山遗址出土的青龙白地龙缸应为烧造成功的实例,仅属于惨遭落选淘汰行列而已。

  

  3.万历时期的龙缸窑烧制

  万历的定陵中没有使用本朝制品,却使用了两件嘉靖龙缸(图9、10),就此,不少人推断万历年间龙缸没有造成,才不得已使用嘉靖制品。《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乙卯,“阁臣附奏云,臣等又闻烧造数年新式大龙缸亦属难成,请并停之、票入,上欣然从焉。”文献中仅是提到“新式大龙缸”数年难成,而非“大龙缸”,因此这里很难说明当时其他种类的龙缸烧制情况。

  唐英所著《龙缸记》中记载:“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文中作者清晰说明“先是累弗成”,后来“火神童公”“舍生乃成”。假设当年童公舍生而器未成,则众窑工何必“相感其诚,立祠祀之”,尊其为“风火神”(或“风火仙神”)呢?

  同时,唐英在文中也表明雍乾时期尚有万历龙缸存世,该器“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仅是“墙口俱全,底脱”而已。

  根据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定陵中不用万历本朝制品很可能另有缘由,并不能以此推断万历年间龙缸屡烧不成。

  

  五、结语

  

从传世品看,宣德、正统、隆庆、万历等的龙缸至今均有传世,表明御厂的龙缸烧制时间不短,产量也不低。但由于龙缸体型庞大、不易搬运,北方冬季存水时极易结冰冻裂,加上其他诸如动乱、变革等天灾人祸,无疑增加了龙缸的传世保存难度。由此,现有存世品宛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