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瓷器收藏—吉州窑玳瑁
下一主题:瓷器收藏—石湾陶塑日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推断景德镇御厂在正统时期应该可以烧制龙缸,珠山遗址出土的青龙白地龙缸应为烧造成功的实例,仅属于惨遭落选淘汰行列而已。
3.万历时期的龙缸窑烧制
万历的定陵中没有使用本朝制品,却使用了两件嘉靖龙缸(图9、10),就此,不少人推断万历年间龙缸没有造成,才不得已使用嘉靖制品。《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乙卯,“阁臣附奏云,臣等又闻烧造数年新式大龙缸亦属难成,请并停之、票入,上欣然从焉。”文献中仅是提到“新式大龙缸”数年难成,而非“大龙缸”,因此这里很难说明当时其他种类的龙缸烧制情况。
唐英所著《龙缸记》中记载:“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文中作者清晰说明“先是累弗成”,后来“火神童公”“舍生乃成”。假设当年童公舍生而器未成,则众窑工何必“相感其诚,立祠祀之”,尊其为“风火神”(或“风火仙神”)呢?
同时,唐英在文中也表明雍乾时期尚有万历龙缸存世,该器“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仅是“墙口俱全,底脱”而已。
根据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定陵中不用万历本朝制品很可能另有缘由,并不能以此推断万历年间龙缸屡烧不成。
五、结语
从传世品看,宣德、正统、隆庆、万历等的龙缸至今均有传世,表明御厂的龙缸烧制时间不短,产量也不低。但由于龙缸体型庞大、不易搬运,北方冬季存水时极易结冰冻裂,加上其他诸如动乱、变革等天灾人祸,无疑增加了龙缸的传世保存难度。由此,现有存世品宛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