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其制作,可谓不惜工本。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制者昧于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伟,而只落得笨拙臃肿,不堪入目。
第四病滞郁(图4)
而此具鸡翅木画桌。设计者忽视了此种形式应有的特点,边抹用料薄而又没有加垛边,和整体比例失调。最大的毛病出在牙子上,造得太宽了,牙头部分尤为显著。如此之宽的牙子没有垛边为它遮掩,致使书桌形象显得滞郁不宣,予人闷窒饱满的感觉。
第五病纤巧(图5)
这具香几舍得用料,不惜费工,却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例子。
此件在线脚和雕饰上使人感到过于雕琢的是半圆形的混面束腰和起棱多层的托腮,实际上这里所需要的只是老老实实的直束腰和线脚比较简单的托腮。就是几面的冰盘线造得也不够理想,不如用常见的“一雕一混”为宜。圆束腰上造出椭圆的浮雕花纹,更与通体的纹饰不协调。看来香几的作者追求的是俊俏的造型和精细的雕饰,但所收到的是纤巧而不自然的效果。
第六病悖谬(图6)
此具翘头案,是用木条攒框的办法造成透空的牙条和牙头。它无法和四足嵌夹,而只靠几种栽榫来连接,其坚实程度是无法和夹头榫和插肩榫相比的。这是抛弃千锤百炼的好传统,不顾违反结构原理,去使用一种在外貌上似是而非的悖谬造法。
第七病失位(图7)
明式家具一般都是若干个连在一起或斜行几排组成图案,用在罗汉床的床围子上或透空的柜门上,舒透面齐整,颇为美观。现在看来这具夹头榫平头案,挡板的部位竟单独用两个万字纹,非常刺眼,让人感到不伦不类。此案把万字用在不该用的地方,鼓名之曰“失位”。
第八病俚俗(图8)
此椅雕饰繁琐,刀工疲沓,动物形象欠佳,头小而身躯臃肿的麒麟尤为显著。它从造型到装饰都带几分“土气”,用北京匠师的话来说就叫“怯”。可以看出它与精致的紫檀、黄花梨家具并非出于同一流派的工匠之手,而是某一地区的中小城市或乡镇的木工为当地的地主乡绅特制的家具。当时的木工确实在精心细制,极力迎合定制者的趣味和要求。不过越是这样就越增加了它的俚俗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