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雍正珐琅彩 雍正朝出品的珐琅彩数量虽不多,但确实创造出一些巧夺天工的神品。此时的珐琅彩瓷器与康熙时期相比,工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是用器身外壁不上釉的半成品将其外壁色地施彩,而雍正时期则以白地彩绘为主,并且在原先单纯的缠枝花卉图案基础上增添了多种纹饰,以花鸟虫鱼最多,山水其次,人物亦偶有出现。雍正珐琅彩瓷器的最大特点在于,在画面上配以与其意相对应的题诗,书法极佳,并在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妙趣更在于,其印文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的内容相呼应。所以藏界多称雍正珐琅彩瓷器为真真正正的诗、书、画、瓷相融合的艺术绝品。 珐琅彩瓷器的彩料一直采用进口料,自雍正六年起,宫廷开始能自制珐琅彩料,且颜色种类比进口途径接触到的要丰富,但一些进口料仍在少量珐琅彩瓷器中继续使用。由于雍正帝偏爱蓝彩和墨彩,所以这个时期的绿彩和墨彩珐琅彩瓷均极为精致。
图案多样的乾隆珐琅彩 国泰民安的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图案表达上有明显变化。一部分是白地彩绘,以花卉山水为主,基本承袭雍正的风格及工艺,但以青绿山水最为突出。而另一部分则为色地开光图案,有些结合青花或者其它色釉装饰表达歌舞升平的题材。同时借广州海岸通商和多国进一步交流带来的域外风情,珐琅彩瓷上还出现了以圣经为题材的西洋人物故事画面。但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兴趣很快转移到更加炫目斑斓的景泰蓝器上,自此瓷胎画珐琅器即珐琅彩瓷器失宠,不再受到重视,没有得到机会发展。 珐琅彩瓷器在短短的百余年内经历了创造但不完美的康熙时期,完美但数量极少的雍正时期,尚未发挥便失宠的乾隆时期三个阶段。其发展与当权者个人情绪操纵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更突现出珐琅彩瓷器的珍贵,特别是美轮美奂的雍正珐琅彩。雍正时期诗、书、画、印结合的珐琅彩瓷在国内最大的两家博物馆故宫和上海博物馆的藏量亦非常少,民间更是难觅存世品,其珍罕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