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画法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图画。例如成化斗彩花蝶纹杯、成化斗彩人物杯、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张慧子大师手绘精品艺术瓷盘蝶花恋
青花红彩、青花红绿彩、青花金彩、青花五彩等多种青花加彩器,其青花纹饰与斗彩画法不同,它们没有用青花勾纹饰轮廓线,而用青花作平涂或渲染。例如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明万历青花红绿彩葫芦瓶的纹饰,都没有用青花勾绘纹饰的轮廓线,而是用青花平涂、描绘的方法绘制,与成化斗彩的填绘技法明显不同,故这两件青花加彩器不应称为斗彩。 纵观陶瓷发展史,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出现了青花金彩、青花红彩及青花五彩等,因此成化斗彩应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繁衍出来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这也是陶瓷装饰工艺从简单到繁复的客观历史规律。
总之,斗彩应是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妙精品。清代斗彩瓷器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瓷画的绘制技艺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但每件清代斗彩瓷器仍有青花描绘纹饰的轮廓线。因此这种青花纹饰轮廓线就成了判断斗彩的关键。
五彩是有别于斗彩的另一种彩绘瓷器。可分为两大类,即“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釉上五彩的彩色纹饰均在釉上,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经700—800℃炉火烧制而成。一般以红、黄、绿、紫、蓝五种色彩描绘。但每件器物根据纹饰设色的要求,不一定五彩皆备,有的只用红、绿、黄三色,也有用五种以上颜色的,只要色彩搭配得当,亦同样精美。如明嘉靖五彩云龙纹方罐,通体纹饰仅用三种彩,以红、绿彩为主,黄彩作点缀,富有时代特色。清康熙五彩瓷器有的一件使用了红、绿、黄、蓝、赭、黑、金等七种色彩绘画纹饰。由此可见五彩既有多彩又有靓美的含意,“五”字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泛指多种。釉上五彩与斗彩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釉上五彩器没有青花轮廓线及青花纹饰。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宣德时期确实制造了五彩瓷器,包括“青花五彩”。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相同、装饰方法相同的瓷盘,这又是一例青花五彩的出现,自此以后现代陶瓷学者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两大类。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颜色,其装饰方法与斗彩相同,都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而形成的瓷画,因此青花五彩与斗彩在划分实物时极易混淆。但它们之间仍有区别,首先是运用青花表现纹饰的形式不同,斗彩运用青花勾绘全部纹饰的轮廓线,而青花五彩的纹饰没有青花轮廓线,只是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将需用青花表现的部位先画出来。另一方面是釉上彩绘的区别,斗彩是在淡描青花瓷器上根据纹饰设色的安排进行彩绘,彩绘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施彩方法(如填彩、点彩、复彩);而青花五彩是在纹饰不完整的青花瓷器上面的空白处进行彩绘,把画面补齐,正如《南窑笔记》中所谓“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如嘉靖青花五彩婴戏纹方斗杯,里口缠枝灵芝纹点缀几朵青花灵芝,杯外部分花朵及婴儿头部用青花绘制,其余纹饰则用多种釉上彩表现。此外,青花五彩瓷器的纹饰中有的青花很少,仅仅作适度点缀,也有的青花纹饰很突出,都是根据画稿的具体要求。
以上是“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符合传世品的实际情况,但有个别器物不符合以上所述,具体情况则需作具体分析了。
【相关阅读】
什么是僧帽壶
从哪些工艺看出凤首壶具有中西风格
新定瓷器
什么是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