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永远的收藏
发布时间 2011-12-04 浏览 51473 次
皇帝不仅用它来赏赐大臣,体现皇恩浩荡,而且用来作为外交礼品,显示中国的科技生产力。因此,平民百姓是无法得到官窑瓷器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不少官窑瓷器,或被损坏或散失或流入海外。


稀世珍品的价格一路飚升大有“钱途”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两大著名拍卖公司—苏富比和佳士德开始拍卖中国瓷器,如今两大拍卖行已成为拍卖中国瓷器的龙头企业,并主导着中国瓷器的市场行情。 早在1989年,伦敦苏富比推出的一件“唐三彩”,出人意料地以4955万港元拍出,一时轰动全球。同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南宋官窑笔洗被拍至2200万港元,创当时宋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这两件拍品的天价纪录一直保持了十几年,直到近两年,这一纪录才陆续被青花瓷器所打破。 从目前的行情上看,青花瓷器一马当先,一直处在拍卖市场的领军地位。如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明永乐青花绘龙戏珠纹十棱洗”受到市场追逐,以4330万元高价拍出。同年在美国朵儿拍卖会上,“元青花四方还水云龙纹扁壶”以583.15万美元成交。2005年,一只“元青花锦香亭图罐”被佳士得拍至4716万港元。时隔1年,另一只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罐,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268.4万元成交。而在2004年纽约朵尔拍卖会上,元清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壶被拍至583.15万美元。 最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瓶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开拍前,佳士得公司估价为1000万美元,但结果大出意外。看好此罐的一位台湾买主出价到1000万英镑,但终不敌西方藏家,最后被一位英国藏家以2.3亿元的价格收入囊中。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天价,同时为中国其他官窑瓷器价格上升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景德镇官窑青花瓷于今是拍卖领域最为追棒的精品中的极品。

从投资角度看景德镇新青花瓷的收藏 青花瓷的收藏是永远的热门。古瓷收藏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已经早有定论,但是新瓷的收藏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所谓景德镇新瓷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生产的瓷器。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瓷器在“珠山八友”带动下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其中的田鹤仙、徐仲南、王大凡、毕伯涛、刘雨岑等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仍在不断出作品,他们对景德镇瓷艺绘画影响甚大,作品流传不少。“珠山八友”作品在1985年前未引起关注,二十年前几十元、几百元可以买到,现在已经价值数万元或数十万元以上。 目前景德镇青花瓷创作和发展已经超过历代。大师朱顺茂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雕塑工艺瓷生动逼真。陶瓷艺术家周国祯教授是当代雕塑瓷艺术旗手,他的“童子掏鸟巢”灯台是1959年周先生25岁时的作品。前几年谢世的哑巴雕塑瓷艺术家曾山中,能够用右手对人当面捏塑的人像,惟妙惟肖,堪称一绝。景德镇艺术瓷雕塑瓷厂代表了景德镇新中国艺术瓷水平。1985年未完全承包之前,不计较成本生产的雕瓷作品,底座大都有清晰的“△”或“◇”形印章,基本上为精品。 青花瓷是景德镇瓷业代表性的品种,被誉为“青花大王”的王步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新,由他设计制作的青花瓷器已经被很多玩家和博物馆收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王恩怀、熊刚如的作品也是不断吸引着收藏家们的眼球。他们为中国公益事业创作的作品“永久和平”青花陶瓷梅瓶,已经被收藏界称为“旷世精品”,花落谁家的谜底不久就会揭晓。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和中国的青花瓷一样正在被大家看好,一路飚升。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