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三十一)
发布时间 2011-12-07 浏览 51597 次
是防治茎病的根本措施。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力。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茶园铺草遮阴,以保持土壤水分,创造有利于茶树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生态条件。修剪去除病梢和枝条,以减少侵染的来源。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保护。红锈藻病在4一5月雨季,子实体形成期,枝梢黑点病在4月,黑腐病在5月上旬,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各75-150克/亩(合500-1000倍液)防治。由于藻类对铜剂敏感,在非采摘茶园,可喷洒0. 2%硫酸铜液(加0.1%洗衣粉)或I%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间隔10-2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收效较好。对地衣苔鲜可用1%草甘麟液或0.3-0.5纬敌菌丹防治。

(3)根部病害

据记载,我国已有茶树根病约16种。危害茶苗的主要根病有根结线虫病(Melodogyne spp),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台湾等省(区),它主要危害四年生以下的茶苗根系,造成大量缺株,严重影响新茶园的发展;茶苗白绢病Pellicularia rdfsii(Sacc.)West,分布较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使茶苗成片死亡;根癌病Agrobacteriaum tumefaciens(E. F. Smith Toumsend),近年来,随着推广扦插繁殖,而成为苗圃的一种主要根病。危害成株的根病有红根腐病(Poria hypolaterita Berk)、(Ganodermasp),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发生严重,近年来,有向湖南、浙江等省发展之势,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um mompa Tanka),分布广,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现将主要根病的症状分别列于下表。

①发生和流行 根结线虫病和白绢病除茶树外,还可侵染多种植物,而且白绢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因此,在熟地开辟茶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线虫就可侵染茶苗引起病害。我国南方在原始森林中垦复茶园,遗留在土中的树桩、病根以及砍伐的遮阴树桩均成为根腐病的食料基地,由此侵染茶树根系。茶树根病的病原:除茶苗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根癌病的病原为细菌外,其他根病均由真菌引起。这些病原物都在土壤中传播蔓延。因此,根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凡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中,根病的发生均较重。茶苗根结线虫病则以砂质壤土中发生较重,高温高湿有利于根病的发生。

②防治方法茶树成株期根病的潜育期长,如红根腐病的潜育期可长达10多年。当发现病株时,整株常已枯萎,并已向外蔓延。因此,茶树根病的防治更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选用无病苗木种植,选择生荒地种茶。如必须在熟地种茶时,在发生线虫的地区,可先种植对线虫有抗性的猪屎豆、危地马拉草等植物,然后再种茶树。种植前的夏季,翻耕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在烈日下曝晒。10天后再翻耕一次,以杀灭土中线虫。垦荒种茶前,应彻底清除树桩和残根。在播种前或在种植后,在病苗周围撒施70%五氯硝基苯药土1-2.5公斤/亩,先松土后施药。或用50%代森钱150---200倍液灌浇土壤,间隔10天左右再施药一次,连续2-3次,对白绢病、紫纹羽病等有效。对根结线虫病可用3%峡喃丹2-5公斤/亩在茶行内侧沟施或穴施,施药后复土压实。当发现红根腐病株后,应将病株连同其周围两圈外观健康的植株一起拔除。如果只拔除病株,然后在土壤中挖穴,用二氯乙烷熏蒸,每穴注入8毫升药,穴深和穴距均为8厘米,12周后补植,此法可免于除掉病株周围的两圈植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