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二十四)
发布时间 2011-12-08 浏览 49890 次
水量大;茶树经济产量的耗大量更大,据统计,每生产1公斤鲜叶量,需要耗水近800-1000公斤。例如,在杭州亩产200公斤干茶的茶园,全年就需要降水量近960-1200毫米。但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与生育阶段以及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的影响,茶树的需水量差异也较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与规律:

第一,茶树需求量和当地的气象因素的关系较密切。一般成龄茶园的需水量部是随气温和蒸发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这和茶树自身在一年中各阶段的生育进程及其机体生理代谢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

第二,茶树需求量随茶树树冠覆盖度增加而提高。覆盖度大,虽然土壤水的蒸发量减少了,但茶树根深叶茂,蒸腾强度提高,产量增加,根系层的土壤水消耗量也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表现更为突出。

第三,茶树需求量与土壤温度正相关。在田间正常持水量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多,土壤水势高,有利于促进茶树水分代谢,增加土壤表面的蒸发能力,使茶园日平均耗水量增加,这在旱季中灌溉茶园表现最为明显。

土壤水分是茶树生理与生态需水的主要来源,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茶树生育关系密切。茶树的芽叶生长强度、叶片形态结构及其内含物的生化成分等指标,均以土壤相对含水率80-90%为最佳,而根系生长则以65-80%为好。在适宜的土壤温度下,茶树生长旺盛,体内含水量一般约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幼嫩芽叶含水率可达80%左右,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功能增强,物质代谢趋向合成,有利于体内干物质的积累,使芽叶萌发快,数量多,嫩度好,内含物丰富。特别是鲜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的增加,对形成成香浓味醇的红绿茶品质都较有利。但如果在旱季,当根系层土壤含水率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工伴有高湿与干燥的空气时,茶树体内水分代谢很易失调,叶细胞容易产生质壁分离,破坏细胞透性,叶绿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受到抵制,物质代谢趋向分解,体内干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减少,导致芽叶萌发生受阻,鲜叶产量与品质均要下降。实践证明,凡旱季灌溉,使土壤温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的茶园,无论是鲜叶还是加工后的成品茶,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比对照提高一个级。产量增加更显著,一般可比对照增加30%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但茶园土壤水水过多同样有害,会使土壤物理性状变劣,土壤空气减少,削弱茶树根系呼吸和吸肥、吸水能力。时间稍长,茶树新梢生长受到抑制,结果形成茶树湿害。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