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技术(二十五)
发布时间 2011-12-08 浏览 52819 次
30毫米(相当土水势一0.08MPa左右)时,就应开灌补水。

1、集气管 2、负压表 3、连接管 4、陶土头 5、土壤

二是采用土壤张力计(又称负压计、土壤湿度计)法定位鉴测土壤水势的变化,来指示茶园灌溉。使用时,或将张力计埋设在茶园灌溉计划层土壤中,当张力计读数达到6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一0.0MPa)以上时,开始灌溉补水,灌至张力计读数指针回到100毫米汞柱(相当于土水势-0.01MPa)以下时,即停止灌水。用张力计来指示茶园灌溉,既直观又易行。

三是参照茶园的各个参数,采用计算方法求得茶园灌水量和灌水量周期,其计算公式为:

M=10.r.h(p1-p2)1/?

其中:M——茶园每次灌水定额(毫米)

r——灌溉计划层土壤平均容重(克/厘米3)

h——灌溉计划土层深度(厘米)

p1——灌溉后的土壤含量上限值(干重%)

p2——灌水前土壤含水量下限值(干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7-0.9)

茶园灌水周期按下列公式求得:T=M/W

式中:T—计划灌水周期(日)

M—灌溉水定额(毫米)

W—茶园阶段日平均耗水量(毫米)

由于灌溉方法不同,水分损耗差异较大,例如地面流灌要比喷灌的应用水量大,而地下渗灌又比喷灌的用水量省得多。因此,要使茶园土壤计划层内能得到适宜的水分指标,其灌水量还应结合灌溉方法而定。

(3)茶园灌溉方法

衡量茶园灌溉方法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看灌溉水的分布均匀程度,以及能否做到经济用水;二是能否做到有利于茶园小生态的改善;三是能否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在茶区正在推广的喷灌、渗灌、滴灌等灌溉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省水增产的经济效果。

①茶园地面流灌 地面流灌是和抽水泵或其他方式,把水通过沟渠引入茶园的灌溉方式,包括为沟灌和漫灌。这是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沿革至今,在引水工程方面虽有发展,但灌水方法仍较古老。

沟灌是在茶园行间开沟,水在沟内借土壤毛细管作用,边流动边渗透到茶园土壤根层中,供茶树吸收利用。这种灌水方法,在靠近山塘、水库边的茶园中应用,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与温灌相比,容易控制灌水量,水土流失较少。

由于茶园多分布于丘陵山区,自然地形复杂,为此在进行较大面积的地面沟灌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与兴建流灌工程。这方面我国茶区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不少单位早已建立了规模不等的茶园流灌工程。湖南涞江茶场的流灌工程规模较大,提水用的大小机埠就有9处,总吸水量达2500立方米/时,送水渠道总长达26000米,将洣江河水引入,可灌面积占全场茶园总面积的70%,也有不少生产单位,因陋就简地修筑临灌水渠,在山脚边或园边兴建水利渠道,开挖水沟引水灌溉,在多雨季节里,还可利用灌水沟当排水沟,排除茶园积水。

茶园地面流灌工程的内容及其设置技术原则如下:

第一,水源和提水机埠:利用水库、河川、山塘、井泉等为水源,并与渠、沟相连相成自流灌溉网。提水机埠位置应设在提水方便,地势居高,有利于缩短主、支渠道为原则。当水位过低或地形复杂时,可采用2-3级的提水机埠,并要有可靠的动力设备。

第二,输水渠道:分为主要渠和支渠,是用于承接提水机埠的出水,并将其引进茶园,其断面大小、建筑参数和结构,应由灌溉需水的流量、地形特点来决定。输水主渠的位置,在水泵扬程范围内,应尽量提高,使茶园基本上置于自流灌溉的范围内。由于地形地势的变化,主渠和支渠的形式可分为明渠、暗渠(理在地中)和拱渠(抬高在地面上)三种。若需用渠道连接两个山头,还需建造渡槽或倒虹吸管。在建造中,明渠的浓度应大于宽度,渠底还应有一定的倾斜度(比降为0.3-0.5%),以减少水流损失,使水流速度适中。

第三,园内灌水沟:分为主沟和支沟。在山坡茶园中的主沟,起连接支渠与园内支沟的作用,开设与建筑时要尽量与斜形缓坡园相结合,以减缓水速,防止水土冲刷,为便于茶园机械操作,部分主沟应开设成暗沟。支沟是直接引水进入茶树行间的灌水沟,在山坡茶园中和主沟斜交相接,应与茶行平行。

凡有水源的茶区,干旱季节都可采用地面自流沟灌。但种灌溉方法,存在着用水量大,灌水分布不匀等缺点,因此,除合理规划与兴建有关自流工程外,还必须在沟灌中掌握以下几点灌水技术。

首先,灌水量的大小,应按水流情况与土壤条件,灵活掌握,一般在坡降和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沟长的流量应大,反之,沟短的流量小些,地面坡降较大,流量要小,坡降平绶的需加大流量,沙性土壤渗水快,流量应适应加在,重壤土和粘土透慢,流量要小些,总之应控制既可浸湿茶树根际土层,又不致产生地表冲刷与下渗漏为度,使茶行首尾土壤受水均匀,减少水量损耗。

其次,灌水前在茶行一侧开沟(或隔几行开沟),灌水沟与追肥沟的要求基本一致,沟深1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引水灌溉后,将沟覆土填平或铺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另外,梯级茶园沟灌时流量要小,将水由上而下逐级拦阻进入梯层内侧的水沟内。灌溉茶树,切忌让水漫流梯面,避免水土流失,破坏梯壁,平地茶园的自流沟灌,可直接将水引入灌溉,较简单易行。

60年代以来,沟灌已有一些新的改进,例如,在地势较平坦的茶园中,可采用直径30厘米的塑料(或薄壁金属)粗管,代替输水渠或主沟。管上按茶行行距开设出水孔,孔上设开关,调节水流量,灌水时将管道铺设园内,灌完后再收回,此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已在部分茶园应用。

在水源丰富的地区,直接将水引入茶园,让水在地面逐渐漫布全国,此为漫灌。漫灌水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或使土壤积水,结构变劣。所以长期漫灌,对茶树生长不利,在茶园中应尽量避免采用。

②茶园喷灌 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兴起茶园喷灌。生产实践证明,喷灌是一种较先进的茶园灌溉方法。

茶园喷灌系统主要由水源、输水渠系、水泵、动力、压力输水管道及喷头等部分组成。并按组合方式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类型。

移动工喷灌系统由动力设备、有压输力管道和喷头组成,设置在有水源的茶园。机组可用手抬,也可用手推车式,具有使用灵活,投资少,操作简便,利用率高等特点。但转运搬动多,较费时,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头外,均固定不动,其干、支管道常埋设在茶园土坛内,由水源、动力机和水泵构成泵站,或利用有足够的喷灌系统,喷头装在与支管连接的竖管上,可作圆形或扇形旋转喷水。如果面积较大,需要配备几组喷头,循环分组轮灌,它操作简便,节省劳动,生产效率高,便于配套自动控制灌溉,适于灌期长的茶园和苗圃应用,但所需设备管材较多,投资较高。半固定式喷灌系统,干管理设地下,采用固定的泵站供水或直接利用自然水头。支管、竖管与喷头可以移动,用支管的接头与干管的顶留阀门连接,进行田间喷灌作业。

喷头是喷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喷头的技术性能通常以工作压力、喷水量、射程、平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直径(雾化程度)和自转速度等指标来表示。喷头的种类很多,如按其工作压力和射程大小可分三种:

一是低压喷头:工作压力1-3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立方米/小时,射程<10米;

二是中压喷头:工作压力3-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10-40立方米/小时,射程20-40米;

三是高压喷头:工作压力>5公斤/平方厘米,喷水量>40立方米/小时,射程>40米。

按照喷头的结构型式与不流性状,又可分为旋转式(也称射流式)、固定式和孔管式三种。

在茶园喷灌中,多采用低压和中压喷头,其中以旋转式的摇臂喷头应用较多,如PY130型,PY140型和PY150型等喷头较适用于茶园喷灌,因为这些喷头都属于中、近射程,消耗能量少,喷水性能与茶园所要求的喷灌技术较适合,喷灌质量较好。

茶园喷灌与地面灌水方法相比,可使灌水量分布均匀,可省水50%,水的利用率达80%左右。其次,喷灌可改善茶园小气候,促时茶树生育,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喷灌机械化程度高,适应地形能力强,因此可成倍地提高工效。此外,喷灌系统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达10%左右,如果配合喷施根外追肥,化学农药与除草剂等可发挥综合利用效益。

但喷灌与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受风的影响较大,一般3级以上风力,部分水滴易被风吹移,当空气高温低湿时,水滴在空中蒸发损失可达10%左右;喷灌需要机械设备较多,尤其是固定式喷灌系统,一次必投资较大。

茶园喷灌虽优点较多,但要发挥它的优势,必须精心规划,因地制宜地作好技术设计,在选用与确定各种类型的喷灌系统时,既要根据当地的水力资源和动力设备条件,又要考滤经济效果,在具体运用中除了做到适时,适量外,还要撑握如下的技术要求:

首先,喷水的雾化程度要适中,水滴直径以2毫米为宜,可不致对茶树芽叶与土壤产生过强的冲击。

第二,喷灌面上的水量分布要力求均匀,这就要求喷头的组合喷洒均匀系统应在80%以上。

第三,各种喷灌系统在使用中应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

此外,旱季茶园喷灌要与增施肥料,及时采摘等肥培管理措施密切配合,充足的水分可以充分发挥肥料效应,促进茶树生长旺盛,而及时采摘,既可多收,又可保证茶叶质量。

③茶园渗灌 渗灌又称地下灌溉,是将灌溉水由输水渠送入地下管道(暗道),通过管道的透水孔,使水借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向根系活动层上、下、左、右浸润,供茶树吸收利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由于渗灌可与施用液肥相结合,因此又可称为管道施肥灌溉系统。据广东省红星、汶塘等茶场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应用实践表明:茶园应用管道渗灌施肥,能及时适量地将水量均匀地直接送达根系,代其吸收利用,与等量肥料沟施相比,可增产茶叶15%,具有明显的节约用水,提高肥效以及保持土壤结构的优点,主要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多,平时如有故障,修理不便。

建茶园渗灌系统时,平地管缓坡茶园,可隔行建管,留一行便于深翻改土。管道应埋设在茶行中间,深度以40厘米左右为宜。建管的沟道坡降要小,约为1/1000。若茶行首尾高差超过60厘米时,需作管道降级处理。管道降级进设时,管尾须适当提高,然后可下降,以保灌水时前段灌满。管道内径7-10厘米为宜,不能过小。管上的透水孔一般在4-6毫米,呈梅花形分布,为防止管道及透水孔的堵塞,需采取多层过滤,如设置肥水贮备池、沉沙井及其过滤网,并提高管道透水孔的位置。

茶园渗灌,要与沉水井,排气筒、肥水贮备池、输水渠等相配套。

使用茶园渗灌时,只需插好截流闸板,打开泄水柜开关,就能使水顺着输送渠流进渗水管道,按管道顺序进行茶行灌水,广东汶塘茶场的经验,一般茶园开沟施化肥每亩约需一人工,而采用管道渗施,只需两个操作,一天可完成60亩,并便于田间管理与机械操作,省工省时又省地。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茶园渗灌施肥,即能抗旱,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可见渗灌是茶园取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措施,发展潜力较大。

④茶园滴灌 所谓滴灌,顾名思义即滴水灌溉。将灌溉水(或液肥)在低压力作用下通过管道系统,送达滴头,由滴头形成水滴,定时定量地向茶树根际供应水分和养分,使根系土层经常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能提高茶树养分与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达到省水增产的目的。

滴灌系统的主要由枢纽、管道和滴头三部分组成。枢纽包括动力、水泵、水池(或水塔)、过滤器、肥料罐等。管道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以及一些必要的连接与调节设备,干、支管多采用高压聚氯乙烯塑料制成,管径为25-100毫米,毛管是最未一级管道,一般用高压聚乙稀加炭黑制成,内径为10-15毫米,其上安装滴头,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量最多,适合茶园应用的部分国产滴头与性能如下:

管式滴头:属长流道类型,聚头烯制成,流量为2.0-5.0公斤/小时,工作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螺帽式滴头:为孔口式,属短流道型,材料是高压聚压稀,流量为2公斤/小时,压力为1.2公斤/平方厘米

龟形滴头:多孔式,属短流道型,材料为低压聚乙稀,流量为7.4公升/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发丝滴头:属长流道型,材料是聚氯乙稀,流量为3公斤/小时,工作压力1.2公斤/平方厘米。

我国在80年代初先后此进部分滴灌成套设备,在茶园进行试点应用。杭州茶叶试验场等单位的滴灌试验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增产提质与节水的效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

茶园滴灌系统的设计,枢纽部分应尽量设在中心位置,这有利缩短输水距离与控制较大的滴灌面积。采用移动滴灌系统,即枢纽部分和主管道固定,而将毛管与滴头移动,轮流灌溉,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在有利条件的地方,要以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高处修建水池、水塔进行滴灌。滴灌管道的布置,一般支管道与主管道垂直,毛管分布在支两侧。

1、水源 2、水泵 3、流量计世纪 4、压力表 5、施肥罐 6、闸阀 7、地滤器 8、冲刷管 9、干管 10、支管 11、流量调节阀 12、移动毛管 13、移动毛管位移 14、滴头 15、茶树 16、辅助毛管段

茶园滴灌用利于节省用水量,在旱热季节,滴灌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以上,比沟灌省水2倍左右,同时,茶叶增产效果明显,有利于品质改善的内含物成分增加,另外滴灌消耗能量少,适用于复杂地形,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滴灌的主要缺点是滴头和毛管容易堵塞;材料设备多,投资大,田间管理工作较繁琐,目前我国茶园滴灌应用较少,尚处试验阶段,有待总结提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