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亦不同。另外,
普洱茶的价值也难逃物以希为贵的原则,很多老茶就是因为量少而追捧的人又多,其价值才成倍的增长。 为求暴利而作假 像很多受追捧的“时髦品”一样,
普洱茶的市场亦是鱼龙混杂的地带,亦有为求暴利而作假之事。 张东旭介绍,年限作假是常见的事情。不少茶商将出品的成品茶放置在类似山洞、地窖、茅草屋的环境中,密闭后人为加温加湿,让新茶快速发酵。低年限的茶在这种环境中放置数月或半年左右,即可冒充十年二十年的老茶,牟取暴利。 然而,这种后期人为发酵的湿仓茶其实是一种霉化过程,已经破坏了普洱的原有特质,并且会有霉菌存在。老茶客们说,这种茶的茶性变燥,不但没有丧失了
普洱茶原有的养生功效,而且极为伤身。 许多有真正年限的老茶如果常年放置过程中湿度过大、过阴,也会出现茶霉化的情况,起茶性类似于做假茶,有历史价值但没有喝的价值和健康价值。 张东旭说,市面上还有不少
普洱茶只是表面光鲜,这些
普洱茶是在制作紧压时,面茶用较好的茶底,而里茶用垃圾茶底,这种茶表面看似好茶,其实品质很差。 包装作假,即选用一般的茶品换上名牌、老厂、老字号一样的包装,也是
茶叶市场上惯用的手法。茶客介绍,前几年,香港真品红印饼茶价格在5万元港币时,将茶喝完后剩下的宣纸外包装、内票、内飞就可买到6000港币,现在会更高。 在北京马连道
茶叶市场转悠一圈儿,会看到很多
普洱茶都打出古树茶牌号。而据内部人士介绍,很多打着古树茶牌号的茶其实是台基(平地)茶。好的真品普洱一定是野生古树茶底,而达到一定海拔高度和树龄的
普洱茶树量是很少的,其
茶叶产量仅占
普洱茶总量的不到5%,而品茶经验不够的人一般还不能鉴别出来。 张东旭说喝普洱的人常会有一个误区,就是品用大叶普洱时往往会将茶梗挑出。
绿茶、乌龙等有茶梗的存在会降低茶的品质和价值,而
普洱茶的许多养生功效却是由茶梗的变化产生的,尤其是老普洱。
普洱茶的减肥养颜功能是通过降血脂、胆固醇、尿酸而减轻体重, 身体健康了,气色自然就好,但不能急功近利。 大红袍没有“泡沫说” 大红袍知名度的增加,又遭遇了倒春寒,
茶叶价格普遍上涨20%,大红袍知名度的增加带动了需求的增加,价格上涨30%左右,但仍属于稳步的理性上涨,不存在泡沫。 相传明代有位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时,不幸中暑昏厥,附近寺庙里的和尚用六棵茶树上采摘的
茶叶当药,把这位书生救活了。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回来致谢的时候,亲自脱下状元红袍披裹在茶树上以示谢恩,从此,这六棵茶树所产的
茶叶就被称为大红袍。 这六棵大红袍母树一直存活至今,武夷星
茶叶有限公司现在是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唯一管理承制单位,该公司北京地区渠道负责人袁瀚告诉记者,早在2008年,他们业内的老茶客们坐在一起喝茶时,就曾做出预测,未来3-5年会是大红袍的快速成长期,眼下真的是验证了。 “不过,当年预测高价大红袍会在福建出现,现在是广东、厦门,这其中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广东、厦门靠近港澳台地区,国粹文化非常流行,就像玉石的价格被抬起来一样。” 据厦门市
茶叶协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仅厦门一个地方新增的大红袍专销店就达到五六百家,大红袍的市价更翻了两三倍。而2009年以前,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
岩茶。受金融危机影响,武夷
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 厦门市
茶叶协会会长王贵卿向媒体介绍,之前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2009年5、6月份以后,大红袍店一下子就火起来。“特别是6月份以后,一部分游资进去,不懂茶,他们用炒房地产的炒作办法,去了以后不管好坏,先买,买了以后包装,弄个大礼盒,弄个锡罐,弄个名字响当当的,什么‘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一下子把价格炒上去了。”不过,王贵卿说,目前厦门大红袍的市场是“有价无市”。 那大红袍的此次飙价之风会不会席卷全国呢?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武夷山新增的茶企业中,武夷山本地茶农、小作坊做大规模后升级的最多,占到40%多;武夷山其他行当改行做
茶叶的,占到30%;外地客商(包括
茶叶经销商和没有从事过
茶叶经营的)到武夷山办茶厂,不到30%。 记者在华北地区最大的
茶叶市场--马连道茶市场,采访到了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执行副秘书长汪朝江,他告诉记者,由于大红袍知名度的增加,他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经销大红袍的商家增加了一倍左右。近来遭遇了倒春寒,
茶叶价格普遍上涨20%,大红袍知名度的增加带动了需求的增加,价格上涨30%左右,但仍属于稳步的理性上涨。 对于是否有游资进入的提问,汪朝江说,厦门市场确实是存在,但北方市场据他们统计,目前增加的商铺也都是传统的茶企业,还没有游资进入的迹象。 作为武夷山最大的茶企业,武夷星的一举一动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武夷星马连道店面的店长介绍,他们经营的大红袍总共有20多个品种,目前有7个品种提价,都是中档,提价幅度在15%左右。 武夷星北京地区渠道负责人袁瀚说,在业内的人看来,有资本进入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是好事,改进工艺,提高品质都需要资本,但游资不是一个行业的福星,因为游资的特点是快速进入、快速撤离。这势必会伤及整个产业。 据他观察,目前大红袍市场还不存在大量游资进入,也没有泡沫。游资进入的标志就是价格大幅提升,目前并没有出现这种状况,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小幅价格提升是非常正常的,现在的大红袍比较火,买的人非常多,原材料涨价会给不少规模较小的企业带来一些压力,而且现在整个物价都在飞涨,人工人本也在增加。 大红袍不具备炒作价值 专家称大红袍会流行,成为一种广谱的茶饮品,但不会成为“下一个
普洱茶”,因为大红袍本身不具备足够的炒作空间,另外大红袍本身的上游生产企业有
普洱茶的前车之鉴,也不会营造浮夸的炒作空间。 记者询问当年预测的依据,袁瀚介绍说,只有武夷山有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
岩茶的茶王。母树大红袍已经封存不再采摘,现在只有无性繁殖后代子株,而根据国家武夷
岩茶地域原产地标志,属于武夷
岩茶的大红袍原料非常有限,10斤毛茶经过4、5道工序才能出1斤精制茶,具备稀有性的特点。 另外就是大红袍的文化内涵,有传说、有历史、有自己的
茶文化、有独特的工艺。大红袍的制作技艺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涉及武夷
岩茶的《乔家大院》和《印象大红袍》等影视文艺作品接连热映,这些都使得大红袍声名鹊起。 那“大红袍会不会是下一个泡沫堆积的地带?”,袁瀚坚决地对记者说,专家称大红袍会流行,成为一种广谱的茶饮品,但不会成为“下一个
普洱茶”,因为大红袍本身不具备足够的炒作空间,另外大红袍本身的上游生产企业有
普洱茶的前车之鉴,也不会营造浮夸的炒作空间。
普洱茶是越陈越好,长时间放置,自然发酵、转化,但大红袍的保质期是2-3年,过了这个期限,要想保存就得再次返青,重新制作,大红袍的成本中,制作工艺所占比例非常高,所以长时间囤积是不可能的。
普洱茶是人们当“古董”收藏,而大红袍就是消费品。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提供了另一个依据,他分析说,
普洱茶经销商把订金交给生产企业,茶商就能成为单一品牌的“垄断经销商”,无论企业年产多少茶,都是经销商的货,什么时候提货,什么时候外销,甚至生产多少茶,都必须听经销商的,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为什么几家经销商就能垄断整个市场呢?因为,历史上
普洱茶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都是由国家统购统销,
普洱茶七八成产量由几家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而且过去
普洱茶出口只有一个渠道,即通过广东省进出口公司,所以经销商很容易控制
普洱茶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是,在武夷山,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谈到大红袍的未来,袁瀚说自己在内的很多大红袍的经营者都有很强的危机感,现在的天价只是偶然,但大红袍确实是火了起来,
岩茶原产地原料总量有限,一些新办茶厂没有自有茶山,谁也无法保证这些企业不会从周边地区进购低成本的茶青。另一方面是社会舆论开始给大红袍套“泡沫”的帽子,政府的扶持力度可能因此会受到影响,整个产业就要受到影响了。(李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