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大红袍”遇上了最好时代
发布时间 2011-12-23 浏览 47455 次
漾出优雅的线条,流连在古代才子的对月独酌,月下佳人的颦笑扶摇、环佩叮当之间。   而观众席的旋转设计,在不同情境的切换下,把人们带入了或古或今,采茶制茶、品茗赏月的环境中去。“印象大红袍”导演之一王潮歌表示,自今年3月29日公演以来,“印象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山旅游的增长新亮点,仅黄金周10月1日到9日的17场演出,就接待游客近3万人,门票收入突破500万元。截至11月底,该剧已接待观众数超过34万人,平均上座率在60%以上,营业收入超过2638万元。  一边是“印象大红袍”如火如荼的演出,一边是茶博会现场,一个个茶企老板挂满笑容的脸庞。  11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下称“武夷山茶博会”)在这里举办。  “金骏眉”红茶研发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告诉记者,今年是自己第四次参加茶博会,“一年上一个台阶”是他对自己企业发展的概括。据江元勋介绍,2007年至今,他的企业参加茶博会,从最初简陋的9平方米的展位发展到现在几十平方米的展区,同时,企业产值也由最初的200万~300万元,增加到了如今保守计算的7000万~8000万元。  福建省茂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茂旺也有同感。第一次参展时的桌子是自己动手做的,不到1米长。而现在,茂旺茶叶仅每年的宣传费用就达到了几百万元。  江元勋告诉记者,从祖上做茶叶至今,自己赶上了茶叶发展的“黄金时代”。“国盛才能茶兴,对茶的需求也是经济的晴雨表。现在,喝茶的人多了,喝好茶的人也多了,几千块钱的茶叶也有人喝。”  对于品牌建设,杨茂旺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筹划。他所在的政和县的红茶品牌“政和工夫”,继“大红袍”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杨茂旺告诉记者,目前他正筹划在政和县打造一个中国红茶的产业园。“这将是一个从种茶、做茶到加工的产业链工业园,全过程都将在‘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不仅是制茶过程上的“透明”,也会将茶产业园安排在玻璃隔断的“透明”建筑环境之中。杨茂旺说,现在政和县的茶产业是分散的点点星火,而他要在此基础上点起一个火炬。  据第四届武夷山茶博会成果通报显示,本届茶博会共签约茶业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11.03亿元。茶叶贸易31.2亿元,其中现场签订茶叶购销协议共22个,交易额达15.2亿元;贸易洽谈协议16亿元。  父母官也卖茶  “来尝尝我们福建的茶。”曾经做过6年援藏干部、现任南平市副市长的杨荣郎不忘向记者推荐家乡的好茶。  10年来,作为产茶大省的福建茶业发展迅速。据本届武夷山茶博会资料显示,2000年福建茶叶总面积不到200万亩,茶叶产量为12.6万吨;2009年,福建省茶产业产量为26.57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而茶叶面积达到292.3万亩,比10年前增加了100多万亩。闽茶总销售额230多亿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杨荣郎副市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注重质量品牌建设,保证安全、质量、诚信是福建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方针。”本届武夷山茶博会期间,23个茶叶主产区政府代表和销售大区经销商代表共同签约了《中国茶产业安全、质量、诚信联盟宣言》。  对于国际社会对我国茶叶在质量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方面的质疑,武夷学院校长、茶文化经济与茶叶资源利用专家杨江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在提高茶产业的可靠度、开拓国际市场时要注意,一方面是做强自己、加强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时也要本着“保护自己,对我有利”的标准。“质量标准”在很多时候都是贸易上谈判的筹码。比如日本规定了茶叶中不能有的五六百种化学农药残留成分,其中有好多是他们能做到而我们还做不到的,这就是合理利用规则,也加强了竞争优势。  据杨荣郎介绍,政府目前主要是做好四点工作:第一是种好茶,有好的、优良的茶叶品种;第二是做好茶,讲究制茶工艺技术;第三是卖好茶,懂得品牌营销;最后是品好茶,提升茶的文化价值、意境。“保质保量,留有余香。”言谈间,杨荣郎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张璐晶 张娟娟)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