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扎根于当地,我们的演员非常稳定,稳定在70%以上。”《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认为,因为让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村民和茶农们打心眼里支持该项目,为演出的繁荣奠定基础。据了解,公司接下来将完善管理机制,让这些演职人员成为现代企业员工,更好地享受到演出带来的经济效益。
让当地百姓得实惠,增加收入,发展成果共享,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印象大红袍》里,在南平其他地方的采访中,记者也感受了这一点。
武夷山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周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年来,风景区直接投入周边乡镇村的扶持发展资金达3600多万元。景区发展直接带动区内村民就业,目前景区内直接从事保洁、花轿、竹筏服务,绿地管护等工作的景区村民达1677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要加快建立景区与村民共同发展机制,鼓励村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为外迁安置人员创造就业机会,积极扶持外迁村民的生产生活,加大景区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协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以景带村,统筹发展的共赢局面,为景区提升与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武夷山市副市长江书华说,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要让武夷山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让他们的钱包更加鼓起来。据他透露,现在仅茶叶一项就占农民增收收入的24%。
《南平市委关于进一步贯彻<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
……
从这些政策措施来看,无论是《印象大红袍》,还是大力发展旅游业、茶产业,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最核心的。因此,在此可回答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印象大红袍》”不仅红了武夷山,更红了当地老百姓,火了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