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叶生产与加工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与提高
发布时间 2012-01-12 浏览 49704 次
茶叶加工主要是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现在高效、低耗、优质的茶叶加工设备越来越受茶农欢迎,黄山市机制名优茶占名优茶总量的90%以上,大幅提高了茶叶加工附加值。加工机械也由单机向成套、由简易向高档、由小型向大型发展。 落后的半机械化的加工机具逐步被淘汰。在调查中发现,上世纪90年代推广的小型作坊式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是茶叶加工复式化机械设备,如:茶叶杀青工序已普遍使用连续滚筒杀青机;理条工序使用连续理条机;链板式连续烘干机代替原来的翻板式烘干机等新型名优茶加工机械作业。茶叶加工装备结构正在优化调整,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从调查情况看,推广机械化加工技术后,当前名优茶产量平均提高了30%,价位提高了25%,并带动省内外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企业的发展。

(3)茶叶加工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机合作社等市场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国家对质量及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遂步升级,茶叶质量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茶农的重视。在调查中看到,比较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已实现了燃料、废料、原料、半成品、成品间的分离,并做到加工厂房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有的茶叶加工厂还架设运输索道,从高山上收购鲜叶直接送到加工车间,避免了运输中产生污染及变质。

产业化生产、市场化服务在茶区已经引起政府重视和农民关注。近年来大部分茶区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将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活动有机结合,成立了诸如有机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等组织,仅黄山市就成立了32个这种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生产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农民尤其是一些加工大户和加工企业的认可。茶叶加工正在由个体到联户、由小型到大型集约化方向发展。

(4)名优茶不断出现,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我省经无公害、绿色、有机“三认证”的茶园面积已达到140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0%。目前,全省近30个县(市、区)生产几十种品牌茶叶,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霍山黄芽、屯溪绿茶、涌溪火青等名茶蜚声海内外。

茶叶生产和加工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如石台县横渡镇六坊村高山村民组,以前手工制作茶叶人均只有300元,现在采用机械制茶,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增长10倍,泾县订溪乡成立绿缘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品牌化宣传、网络化营销,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4000余元。据统计全省年产毛茶6万吨以上,年茶叶总产值17亿元左右。随着茶叶精加工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茶叶的产量和产值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项安琪局长在全省山区机械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