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力的分合统摄其形
豪放力度在外形的表现上可能有多种形式,我则比较注重于壶体各部位的张力比例与整个的置阵布势。历代的壶都以轻巧为形,我则在壶的比例结构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在表现物理之力度上,在追求新意的形式上追求比例恰当、险峻合度、虚实得宜。
1.比例恰当
譬如壶把,以往都是均匀的线条,我将它做成从上到下为较粗到粗再收细的充满张力、动感的线条。但是,什么地方该粗,到什么地方开始收细?其它身、盖、嘴、钮的相互呼应,有机结合,都非常讲究。尺寸上的「准头」对接须分毫不差,比例上的黄金须恰到好处。
譬如《集思壶》,直筒直口的壶身,中段出嘴,但嘴不立刻伸出,而是紧贴筒身,成为筒身的一个有机部分,然后到壶口处出一平弧线,显得较为挺拔;与之相对的壶把也用紧贴法,上把部位贴住四分之一壶身,与二分之一贴壶身的嘴部比例非常恰当。其它如盖的边加宽加厚,盖面饱满,壶钮也加厚,呼应比例较为得当,因而线条简洁,力度凝重。
再如《道鼎壶》,把、的、嘴三者线条统一,风格统一,都取壮而不臃、硕而有力者,线条与壶身照应得较自然。出嘴处呈收势,下把贴紧处呈出势,把与嘴的呼应成「动势」而非「整势」,显得稳定泰然,刚劲有力、神采飞扬。
2.险峻合度
壶也有章法,所谓「置阵布势」(语出东晋顾恺之《论画孙武》),即指章法之重要犹如军阵排列形势。在具体的布局中,我追求一种险峻奇巧的壶体布局。通过对力的分与合、紧与弛、聚与散的把握调配,追求一种增一分减一分都成谬误的力的临界平衡点,所谓「以险取胜」使得壶之豪放、力度表现得更为饱满、更为凸显、更为淋漓尽致。
3·虚实得宜
整把壶若一味地粗犷会流于「呆」,如在把上用一个「飞」,则全盘皆活,特别是做大壶,若没有相宜的虚华,又会给人一种「一大堆」的感觉,如果以过桥为的增加虚空,则实中有虚,虚实相生,我在《道鼎壶》的具体创作中,以及在其它壶的制作中,比较注意巧拙互用,虚实相生。毕竟力度不是靠「堆」出来的,而是靠营造、造激活。犹如气功师,他的力度在于他善于且巧于调集全身之气而攻于一点。壶之力度亦然。
但是,区别于气功师的是︰造壶者更要善于且巧于调集自己的妙悟、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意气,赋予紫砂壶壶深厚凝重的思辩力度。这是我多年来的创作感想,也是我一以贯之的创作追求。
岁寒三友壶
集思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