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造型气度先入为主,其艺术发源于宋代
发布时间 2012-02-04 浏览 50412 次
,如古金石;敦庞用心,怎称神明”。时大彬的作品,突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 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因此当时就有十分推崇 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清代紫砂壶茶具,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其中以清初 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其驰名于世。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 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杨彭年的制品, 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 “当世杰作”。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癖好茶壶, 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清代宜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在国内外 均受欢迎,当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壶,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壶器具,17世纪,中国的 茶叶紫砂壶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 “红色瓷器”。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人民视为珍品。

而且紫砂壶矿土,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壶泥。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备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黑幼若君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这就是紫砂壶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缸砂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自夺目。一个造型还有一个造型的气度,作品的气度,亦包含着作者个性的表现和作者风格的体现、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型、气,构成造型美,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选择。(编辑:刘烨)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