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对葡萄酒和烈酒均实行严格的流通管制,交易的葡萄酒须附带由法定机构颁发的公文,提供葡萄酒流通的细节(发货人、收货人、运输人、出发日期和时间等),证明产品身份。在销售环节上,每一位葡萄酒经营商须保留以酒名排列的每一类葡萄酒的记录簿,进货销货的完整记录簿,政府管理机构随机抽检、查验。
在学习中,我县根据茶叶在加工流通中需要多次加工拼配、分等级组合,追溯信息链条容易脱节的实际,着重在茶叶质量可追溯的基础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种植、加工、流通、监管四个环节的管理,实现茶叶“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种植环节,建立农事管理记录制度。对企业的生产基地,要求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进行茶园管理,建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茶叶品牌,统一质量管理的“五统一”茶园经营管理模式,并采取专人统一记录的方式,实现茶园安全全程监控。对专业合作社,实行双重记录制度,即合作社一方面指导督促所属农户进行生产销售记录,合作社同时也要做好自身主体的生产销售记录。
加工环节,建立进货、加工、销售台账制度。明确茶农(社员)、茶叶企业对外收购茶青或初制成品茶进行加工生产的,必须载明收购茶青或初制成品茶的来源和数量;生产加工过程必须详细载明生产加工投入的原材料组成、加工工序等情况,投入的原材料和产品按规定抽检、留样。
流通环节,建立规范标识、实名登记、刷卡交易制度。茶叶商品入市前外包装物标明生产企业、商品名称、产地、生产时间、等级、商标等内容;提供出货凭证及检验报告;在中国茶都率先推行入市交易茶农实名登记、刷卡交易制度,开展质量快速检测工作,实现产品质量局域性可追溯。
监管环节,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在全县构建涵盖茶叶生产信息、防伪标识等内容的茶叶质量数字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安溪茶叶基本信息档案,掌控茶叶生产经营信息;与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建设茶业安全生产监管电子平台,近期将投入试运行。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全县推广应用条形码企业463家,八马茶业乌龙茶质量可追溯项目通过农业部验收,农事管理记录等六项制度在我县各试点单位取得成功经验。广大茶农、茶商、消费者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 更加积极主动地与质量可追溯机制融为一体,有力助推安溪茶产业提升。正如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所说的,要是没有实行质量可追溯体系,八马每年2000多吨的茶叶出口那是根本实现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