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市场表现看,赵之谦的绘画作品价位高于书法,花卉的精品之作价位一般较高。由于他的人物和山水画作较少,所以价格也会适当偏高一些。赵之谦的书画作品代表了中国近代书画的一个高水平,今年是赵之谦诞辰122周年,更让我们感慨万千。他英年早逝(卒时仅56岁),再加上在官场混迹多年,所以传世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不完全估计其传世的书画作品约五六百件,许多作品流传到了日本。近10年来参与拍卖的书画作品仅389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有争议的),其中十有六七为书法作品,目前平均单尺成交价为2万多元,尚无单幅成交价超百万元的书法作品,我想这与其艺术地位多少有些是不相称的。但艺术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的道理:好的艺术作品总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考验。
由于赵之谦在书画艺术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在他生前和身后有一些惟利是图之辈,大量仿制其书画作品,造成了鱼目混珠、真伪杂糅的局面。目前经过业内专家鉴定过的赵之谦书画真迹只有不到200件,很多被一些博物馆收藏。因此可以想见,他的书画作品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50岁以后是赵之谦绘画的成熟期,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的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投资者可多关注。鉴于赵之谦的书画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堪称“书画印三绝”,所以反映在艺术品市场上,其绘画和书法作品几乎并驾齐驱,难分伯仲。在他的书画作品拍卖成交价前10位中,有3幅是书法作品,还有2幅是书画合璧作品。其中上海崇源推出的《富贵百龄》四屏,成交价达88万元,拔得头筹;上海朵云轩2003年春拍会推出的行书《信札册页》36开,估价为5—7万元,成交价高达70万元,位居其次。
值得一提的是赵之谦手札的拍卖。表演艺术家张铁林先生对收藏尺牍、手札等有独到见解,他对这些“性情之物”的收藏引起了业内和收藏界的极大关注。赵之谦的手札《论学丛札》,现就为他收藏。《论学丛札》原为罗振玉收藏,后整理装裱成三册,共39通。主要是赵之谦在撰写《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时与胡培系先生等讨论学术问题的信札,其内容涉及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辑佚辨伪、考据注释等研究领域,史料和学术价值较高,加上赵之谦那段时间的书法正值成熟期。据说张铁林在上海崇源看拍卖预展时,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欢,并最终以225万人民币的价格“收入囊中”。古人的信札,其实是最容易、最接近书法精神的。人在写信的时候,是很随意的情感挥发,并没有展览意识、表演意识等功利色彩。手札的功能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像我们说话一样是传达信息的功能。所以在写信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在书法上下多少功夫。而往往就是这不经意的宣泄,成就了书法的自然本性。过去的人不以手札为作品,比如赵之谦可能不认为手札是作品,但张铁林反而觉得他的手札就更好了。在他收藏赵之谦的手札里,甚至一个错字都没有,连一个字的改动都没有。信件的内容非常精彩,由于书写者有非常好的书法基础,又带着情趣在书写,更能体现出书法的最高境界。因此赵之谦手札的拍卖也将会创造一个市场的高峰。
艺术品的收藏,某种意义上讲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水平,也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责任。但艺术作为一项投资,又是需要相当的谨慎。面对艺术作品,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有这样,才会让艺术市场变得合理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