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风不雨最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如果说宋人杜小山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一幅“寒夜品茗赏梅图”;那么郑板桥这幅画的是便是“清秋品茗赏竹”了。他在另一则题画《靳秋田索画》中说:“……忽等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径竹,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翠竹、苦茗、良朋,人生常能得此足矣。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他的诗、书、画,人称“郑三绝”。他有一卷《诗词十五首墨迹》,写到茶的有两首,其中一首《竹枝词》云: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屋盖,门前一束紫荆茶。
这明白如话,信手拈来,却极传神的诗名,加上左右挥洒,天真纵逸,奇特自然的书法,活画出一个性格开郎,大胆执著,春情萌动的少女形象;在一个紫荆粲粉,月色郎郎,春情处处的夜晚,茅屋里不时飘出缕缕茶香和悄悄细语。
郑板桥的字画索求者很多,可是他有“三不卖”:达官贵人不卖,够了生活不卖,老子不喜欢不卖。有些盐商富豪千方百计骗他的字画,终弄不到手,而许多农夫、花匠及茶馆却能得他的楹联匾额。郑板桥传世的茶联或者在联中咏及的茶事颇多。他考举人前,在镇江焦山别峰庵读书,几次作联咏茶,如其一联道: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青山美景,茗茶加水,使他难以忘怀,又都堪入联。
他也茶馆写过不少楹联。有一联是述说名士、高僧品茶鉴水的: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郑板桥曾自我表白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所以他的诗句联语常爱用方言俚语,使“小儿顺口好读”。他在家乡写过不少这样的对联,其中一幅是:
白菜青盐米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把粗茶淡饭的清贫生活写得生动亲切富有情趣,这却又正是他的生活和人生观的写照
紫砂壶陶艺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它不仅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独具品位的文化形态,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紫砂壶之家作为国内最全的紫砂壶资讯网站,以弘扬中国紫砂壶文化为己任,以推广和普及正宗紫砂壶茶壶、茶具为主营方向,受到广大紫砂壶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