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西北流瓷器
自去年开始,为彻底治理陶瓷企业黑烟污染问题,北流市对陶瓷企业开展了彻底的整治专项行动,舍弃了强拆蛮干之法,采用“强制+协商+补贴”的组合拳,比如拆掉一根烟囱补助25万元,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损失,整治行动得以顺利推进。不到一年时间,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便依法强制关闭了14家企业,拆除黑烟囱26条。
面对旧厂的拆除,陶瓷厂老板们有几分不舍,又有几分解脱。虽然新厂的建造,要花费大量资金,但形势逼迫企业转型,他们必须走下去,期待新的更好的开始。对于130多万名北流人民来说,随着烟囱纷纷倒下,新的生活也已经开始。
图:北流陶瓷产业园区
多年前细灰覆盖了整个城市和天空,一刮风,灰尘便扬起来,形成一团无边的迷雾,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市民们每天回到家,都要擦掉脸上那层灰黑色的粉尘。那些不停喷着黑烟的烟囱,就是污染的源头。从城外看去,大小烟囱密密麻麻地直指天空,像一片令人生畏的邪恶森林。
拆烟囱、关工厂的同时,一场大规模的企业迁移行动也在进行。在政府的引导下,陶瓷企业逐步撤出城区,而位于郊外、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日用陶瓷工业园区正张开双臂迎接迁移的企业。
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对陶瓷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贷款投入进行贴息扶持。除了空气污染,企业废水也被严格控制。另外,“煤改气工程”摘除了陶瓷业污帽新型天然气烧窑设备的采用使环境大为改观,蓝顶白墙的崭新厂房里,通透明亮,地上洁净清爽,制胚、上色、烧窑……各种生产有序进行。“煤改气工程”使陶瓷业真正做到了地上无煤灰,空中无粉尘。
这场混合着转型痛苦与重生喜悦的陶瓷产业大升级使“千年瓷都”完成了丽的“窑变”,从“生产基地”迈向“绿色瓷城”。有着“千年产业”之称的北流陶瓷业不再单单注重产量,逐步从整体上调整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包括大力发展陶瓷贸易、提升产品定位、树立陶瓷品牌等,全面升级产业链,提高各环节附加值。
瓷库中国网小编认为,北流陶瓷业的改革举措为陶瓷界树立了好榜样,把陶瓷业与环保紧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小编相信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传播,陶瓷业的未来将向着绿色发展,前途将更加光明。(编辑:葛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