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國古代宇宙理論:天
下一主题:天文历法:太陽周年視
太陽周日視運動,每天從東方升起,經過南方,到西方落下,這東,南,西是地球北半球人們觀察得到的方位,此處還有一個觀察不到的“北方”。在平面上表示時就是左為東,上為南,右為西,下為北。加十二時辰,為日出之卯,日入在酉,日中在午,夜半在子。這是一幅天圓圖。
從日出到日入為晝為陽,從日入到日出為夜為陰,即卯酉連線將太陽周日視運動的軌道一分為二,晝為陽為明,夜為陰為暗。這是以晝夜明暗把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圓道分為陰陽兩部份。
又從夜半最冷時到日中最熱時,氣溫由低到高為陽,從日中最熱時到夜半最冷時,氣溫由高到低為陰,即子午連線又將太陽周日視運行圓道分為陰陽兩部份。
這種以子午線和卯酉線的分法,見載於《靈樞•衛氣行》:“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陽,陽為晝,陰為夜。”這樣,子午線和卯酉線就是地平的座標線,將太陽周日視運動的圓道分為四部分,即一日之四時,朝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即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四象。故《繫辭傳》說:“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只有明白太陽周日運行的“晝夜之道”,才能達到“通知”的境界。
太陽一出一沒謂之一日,一日是制定曆法的最基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