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晝極短,日出辰而入申,陽照三,不復九。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戌,陽照九,不復三。”
冬至日出辰而入申,說明辰申連線中南回歸線。夏至日出寅而入戌,說明寅戌連線中北回歸線。是天之陰------冬至點對應地之陽-------南回歸線,天之陽------夏至點對應地之陰-----北回歸線。據此繪圖如下:
此圖的最大特點是:第一,它表示太陽的周年視運動,並把太陽視周年運動軌跡,採用幾何圖式表示在地面上,而不表示於天空。第二,表示出天地陰陽的對應關係。
有說冬至日出巽而入坤,夏至日出艮而入乾。結合前圖可以繪出下面兩幅十分重要的圖。有太陽在南北回歸線間的往返運動得知,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圖是方的。
請注意,巽為冬至日出點,乾為夏至日入點,甲圖中,辰戌為太陽,乙圖中,巳亥為厥陰。古人以冬至為制定曆法的始點,故《素問》六氣有時以太陽為六氣之始右旋,有時以厥陰為六氣之始左旋。辰與巳相差三十度。這正是天地之氣相差的度數。《周易•革卦》說“巳,日乃孚”“君子以治曆明時。”現將甲圖乙圖合為一圖如下:
我認為圖2~4中的子午卯酉是真地平坐標系,表示地平空間的五方特徵,子北,午南,卯東,酉西;辰戌醜未是赤道作弊系,表示地氣,故《內經》稱辰戌醜未皆屬五行之土;巳亥寅申是黃道坐標系,表示天氣;巳亥之上,厥陰風氣主之,寅申之上,少陽相火主之。而風字有兩種主要含義:第一,風是太陽的使者,無孔不入,傳送太陽的資訊與能量;第二風隨太陽的周年視運動而有八風之別,寒熱溫涼之分;《說卦傳》說“離為火為日”,火勢日的代表,故巳亥寅申所主之天氣,實乃太陽之氣。《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凡十一藏”皆取決於少陽膽,膽經的募穴取名日月,膽字從日,即寅申少陽有日之義。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天運當以日光明......”以上所述就是《內經》用來觀測天體視運動的參考系統(見圖2~5).這就是我們說的三極之道,真地平坐標系為人道。
在真地平座標中,古人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配合五行來標度地平方位,即以地平圈北點為子,然後按十二地支次序將地平圈等分為十二個方位,表示地氣隨經度而異。“這十二方位並沒有連接度量的性質,因為它所注重的,不是天體位移的空間大小,而是由天體運動引起的天地空間特徵的變化,連續度量解決不了這一問題。線上的物理學中,空間的特性即場的特性,用場方程來表述。《內經》則通過干支與陰陽五行相配,來表達著天體相對運動中,天地空間特性的變化。這樣的形式雖然很樸素,但在對空間場的性質的認識上,即同樣達到了一定深度。”我國古代天文學所用地平座標表示地平經度,沒有緯度,主要用於天體出沒方位的測量。如《周髀算經》所載冬至日出辰而入申,夏至日出寅而入戌。
《內經》真地平坐標系,主要用於兩種古老的觀象授時系統。一種是將天球黃道附近的二十八宿恒星劃分為四象,在黃昏時觀察升到南方中天的是哪一宿,來確定一年之中的四季,入《尚書•堯典》所說:“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警授人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春......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這段文字,就記載了上古時代的羲和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黃昏,觀察張,心,虛,昴四仲中星上中天於南方午位,以確定四季仲月的情況。古人觀測二十八宿的目的的不僅僅是用來定四季,主要是用來觀察日月五星的運行。如《論衡》說“二十八宿為日月舍。”另一種是用來觀察北恒星顯圈內終年不落運轉不息的北斗星,視其所指地平方位,來確定一日之中的十二時辰,一年之中的十二月,謂之“鬥健”。
天體的地平高度,隨著周日視運動而變化,其變化軌道與天赤道平行,稱之為周日平行圈。地球上兩極與赤道之間的中緯度地帶,天軸與地平成一傾角A,天赤道和天體周日平行圈也和地平成一傾角90度----A。則天赤道與地平五方之位有一定的映射關係,故每一地支都相應代表一定的地平方位。順理而言,黃道也應在地平五方位上有一定的映射位置,反之,地平經圈上的十二支區劃,也可映射到黃道上去。因此我認為,辰戌醜未是天赤道在地平方位上的映射,代表赤道坐標系;巳亥寅申是黃道周地平方位上的映射,代表黃道坐標系。赤道上的點也可以映射到黃道上。
太陽的東升西落周日黃道視運動,實際上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即赤道的左旋順時針方向運動,它同時帶動整個天球的運轉。太陽的周日視運動逐日一度的中天空中移動著,它是一種左旋螺旋式的運動。而太陽的周年黃道視運動卻是右旋的逆時針方向運動,實際上是地球的公轉運動,它是一種右旋螺旋式運動。這就是說,太陽黃道視運動,可以分為周日和周年兩種,但二者的運動方向卻完全相反,是一種雙螺旋運動。中國天文學與中醫學陳之“天氣右行”,“上者右行”與“地氣左行”,“下者左行”。按順時針方向運動的周日黃道視運動稱“地氣左行”,按逆時針方向運動的周年黃道視運動稱“天氣右行”。
太陽的這種左旋和右旋運動,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現象。入現代動物機體蛋白質水解後可以產生二十多種氨基酸,稱為蛋白氨基酸,均為逆時針方向右旋體結構。當動物死後,有機體在自然條件作用下,氨基酸右旋體結構卻慢慢地向順時針方向左旋體轉化。這說明動物體在活著時體內產生的右旋體氨基酸,而當死亡後就會逐漸轉化為左旋體氨基酸。氨基酸是一切動物體生命的主要組成部分----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因此,右旋體氨基酸就是動物體生命的基礎。再如植物體內所含澱粉,都是以逆時針方向右旋糖為單位連在一起的。所有的澱粉,只有右旋糖鏈長度的不同和排列組合的不同。右旋糖是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大量生成的。植物死後,中酶的作用下轉化為順時針方向的左旋糖。這說明澱粉是一切植物生命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右旋糖則是澱粉的基本單位。由此可見,右旋糖的產生是植物生命存在的基礎,右旋糖的減少使植物生命走向死亡。而左旋糖的生產過程,就是植物走向死亡的過程。
這就是說,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一切生物都受著天體運動左旋和右旋的影響,“天氣右旋”運動主宰著一切生物的生長,“地氣左旋”運動主宰著一切生物的死亡。因為天氣為陽,陽主生,地氣為陰,陰主死。《內經》認為,萬物的生長壯老死過程,皆取決於太陽的右旋與左旋視運動。
從上述可知,生物的生命運動規律,有生必有死,生與死是生命現象的統一體。故《繫辭》說“是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這就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有生必有死,有正向必有反向,正反兩向運動共同組成一個運動的週期規律。這就是五運六氣週期迴圈運動的奧秘。如十天干年中有五年與五年的正反運動週期,十二地支年中有六年和六年的正反運動週期,甲子六十年中有三十年與三十年的正反運動週期。
圖2~4中辰為冬至日出點,即把太陽視周年運動軌跡標示在地面上,表示地氣。巳為太陽運行在黃道上的冬至點,表示天氣。辰與巳相差三十度,這正是天地之氣相差的度數。地球自西而東逆時針方向的自旋轉,即按辰卯寅醜子亥方向旋轉,表示地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闡述六氣布政的次序是先太陽辰戌之紀,次陽明卯酉之紀,次少陽寅申之紀,次太陰醜未之紀,次少陰子午之紀,終厥陰巳亥之紀。受地球自西向東逆時針反向的自轉的影響,會使大氣產生順時針反向的旋轉,即按巳午向,表示天氣,所以《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闡述六氣“十二變”的次序是厥陰,次少陰,次少陽,次陽明,終太陽。地球的自轉會使氣流獲得逆時針反向的運動,即自西向東的運動,並將地面上大量的暖濕空氣沿逆時針方向向內盤吸引,然後上升到高空,北那裡的冷空氣所包圍,形成積雨雲,會形成雷雨。雨後天晴,地面水分受太陽光熱作用而蒸發,地面暖濕氣流又形成新的低氣壓中心,產生新的降雨。這一過程周而復始,迴圈不已。而旱災,澇災就是在這天氣和地氣的複雜運動中形成的。
圖2-3甲圖的辰戌為太陽寒水,醜未為太陰濕土。乙圖的巳亥為厥陰風木,寅申為少陽相火。這辰巳,醜寅,未申,戌亥四點,是天道規律的特殊點,即黃道上的冬至點,春分點,夏至點,秋分點,是宇宙的生命節律,這生物鐘主宰著萬物的生死。太陽之水,太陰之土,厥陰之風,少陽之火,這土,水,風,火不正是佛家昌言的四大嗎?水唯土用,火唯風用。水性炎上。水火既濟而物生。所以佛家認為地,水,風,火是廣大,能夠產生出一切事物的道理,是萬事萬物的本源。看來其說是有天文背景的。在六氣中,辰戌太陽與醜未太陰互為司天在泉,巳亥厥陰與寅申少陽互為司天在泉,子午陰與卯酉陽明互為司天在泉。
圖2-3中的生命規律,《周髀算經》已有論述,謂“冬至之日......成物盡死。夏至之日,去北極十一萬九千里,是以知極下不生萬物。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夏長之類。此陽彰陰微,故萬物不死,五穀一歲再熟。凡北極之左右,物有朝生暮獲”。
從圖2-3可以看出,巽,艮,乾,坤四點就是太陽運行的時間節律和宇宙的生物鐘,巽位黃道冬至點,乾位黃道夏至點,艮位黃道春分點,坤位黃道秋分點。
前文闡述時,地氣是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天氣是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的。分而言之,地氣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生物鐘是圖2-3甲圖中的辰,醜,戌,未四點,天氣順時針方向旋轉的生物鐘是圖2-3乙圖中的巳,申,亥,寅四點。
綜合上述可知,圖2-3和圖2-4有多層次的含義:第一,從天圓地方說,圖2-4為天圓圖,圖2-3為地方圖。圖2-3地方甲圖對應太陽周年視運動右旋的黃道圓。圖2-3地方乙圖對應太陽周日視運動左旋的黃道圓。《內經》以太陽連續兩次平旦的時間間隔為一日。如《靈樞•衛氣行》說:“常以平旦為紀,以夜盡為始”。平旦為日出的時候。王冰說:“常起于平明寅初一刻,艮中之南也”。平明,《連綿字典》:“猶平旦也。”由圖2-4可以看出,寅是在艮之南。《內經》以日出寅為一日之始,其實是取春分點晝夜平分時的平旦時間為准。因為太陽的春分點在寅位。對應立春。故寅申足少陽膽經之膽字從旦。旦,日出之象。
第二,在地方圖2-3中,甲圖表示赤道坐標系,表示地氣;乙圖表示黃道坐標系,表示天氣;而子午卯酉則表示地平坐標系,表示五方化生之人氣。
第三,圖2-3乙圖寅巳申亥順時針左旋代表一日的生物鐘節律或天氣的生物鐘節律;甲圖醜戌未辰逆時針右旋代表一年的生物鐘節律或地氣的生物鐘節律。
第四,太陽視運動左右旋雙螺旋運動時動物植物——生物生命運動的基本形式。
第五,在天圓圖2-4中,子表示天氣始點冬至節,醜表示地氣始點大寒節,寅表示人氣始點雨水節。
眾所周知,太陽還有一種黑子活動週期。有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創造智慧是太陽孕育成的。有列寧格勒的科學家馬克思莫夫和紮夫季奇證實這一發現。他們先從百科全書摘錄近400年來的名人誕生年代,然後編制成圖表,從中清楚的看到,科學,藝術,文學,^***方面天才人物的出現呈現一種週期性。比如在400年中有過18次傑出人物誕生高峰,兩次高峰之間平均間隔22.7年,即太陽黑子活動的週期。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內經》以真地平坐標系作為主要參考系,並使赤道,黃道坐標系與之形成特定的對應關係,目的是以人類生存的真地平空間為中心,觀測各種天體相對於他的視運動,以及對真地平空間特性的影響。《內經》中的天象,是非慣性參考系下的天象。由於日月星辰在各種天文節點上的相變,會引起氣候物候及五臟陰陽的突變,《內經》廣泛地應用了五行——六氣——十天干——十二地支等多種節點系統,來標度各種坐標系,考察各種天文因素對生命活動的影響。因此,《內經》的坐標系,堪稱為‘醫學天文參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