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五常政大論》和《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還論述了六氣與五星的關係如下表:
《內經》認為,五星的視運動有如下情況。五星向前的視運動稱“順”,向後的視運動稱為“逆”,遲緩的運動稱為“徐”或“遲”,意外的快速運動稱為“疾”,停在某處視之不動稱為“留”,停留超過20天稱為“守”,逆行轉為順行,在軌道上繪出一圈稱為“環”。五星的亮度可分常,常一倍,常二倍,小常一倍,小常二倍五個等。這種亮度變化與五星離地球的遠近有關,因此,對氣候與人的影響也有“過”與“德”的不同影響。並說五星運行離大地的遠近,能影響人們的感情與禍福,熒惑星主“喜”,鎮星主“憂思”,太白星主“悲”,辰星主“怒”。
從五大行星的視運動看,可以分為外行星和內行星。金星,水星為內行星,離太陽比地球更近,總在太陽附近徘徊,運行軌道中地球軌道之內(圖2-11甲),晨出是最大角距離為“西大距”,昏出時最大角距離為“東大距”,與太陽同黃經時稱為“合”。在“上合”時,內行星與地球分別位於太陽兩側,在此前後最亮,對地球引力小,即對地球的影響小。而“下合”時,內行星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在此前後最暗,對地球引力大,即對地球的影響大。由於內行星與地球同繞太陽公轉,它們的軌道面有都有一定夾角,因此從地球上看去,內行星在恒星中間出現了順行----守----逆行----又守----又順行的現象。
火星,木星,土星為外行星,離太陽比地球更遠,與太陽的角度沒有任何限制。外行星的軌道在地球外面,所以不會有“下合”,而只有“上合”(見圖2-11乙)。外行星的公轉週期比地球長,當地球公轉一周時,外行星僅在軌道上走了一段弧。外行星與地球赤經差180度時,稱為“沖”。由於地球軌道速度比外行星軌道速度大,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沖前後外行星逆行,而在合前後外行星順行,順行與逆行之間轉變經過“守”。在“上合”前後,外行星最亮。五星在“留”時對地球的影響時間長
另外,五星還有一套名稱,有在天與應地之分,謂天柱,天蓬,天沖,天英,地芮,地晶,地玄,地蒼。地彤,地阜。
《內經》認為,它們在天與應地的升降失常,可以導致氣候失常。如《素問·刺法論》說:“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可以導致氣候失常。”如說:“升之不前,既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鬱之......;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土欲升而天沖窒抑之......;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
《素問·本病論》說:“辰戌之歲,木氣升之,主逢天柱,勝而不前......;巳亥之歲,君火升天,主窒天蓬,勝之不前......”。可知五星運動對地球的影響是很大的。 五星的在天應地之分,張景嶽《類經圖翼》載有“天地五星圖”,謂“木星在天曰天沖,在地曰地蒼。火星在天曰天英,在地曰地彤。土星在天曰天芮,在地曰地阜。金星在天曰天柱,在地曰地晶。水星在天曰天蓬,在地曰地玄。”
《類經圖翼》又引《天元玉冊九星》注:“天蓬一,水正之宮也,天芮二,土神之應宮也。天沖三,木正之宮也。天輔四,木神之應宮也。天禽五,土正之宮也。天心六,金神之宮也。天柱七,金正之宮也。天任八,土神之應宮也。天英九,火正宮也。九星有位,以應九州之分野。”又載《唐會要九宮九星》說:“天蓬,天芮,天沖,天輔,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其與洛書,後天八卦方位圖的配應關係如圖2-13”
若按五運天地陰陽數配應則如下表:
經過這樣的整理可以看出,《奇門遁甲》《大六壬》及各種太乙武盤,皆與洛書有關,即與五星月亮運動規律有關。
何謂“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我們知道,運化於十幹,而十幹表示月相的變化,那麼按照月相的時間變化圖可以得到上述的結論。
前文敘述過,震應屬於坤,巽應屬於幹。又《內經》說太過年為陽幹。這樣從圖中可以看出,五陽千任,甲,戌,丙,庚是分散在十五到三十日間的月相變化上,十五幹在南,三十坤在北,故曰“歲運太過,則運星北越”。如此,則還有歲運不及,運星南越也。
《內經》認為,五星的運行影響著地球上的自然災害。欒巨慶先生在《星體運動與長期天氣地震預報》一書中,對行星影響氣象作了大量深入探討,讀者可參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