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饮食的通道、贮存、消化、排泄等功能,都在发育成长中。
今按:
(1)读了《处胎会》这段原文,意义明朗了。很明显的,这第十六周的生理变化,不仅仅限于上半身的组织、功能。它影响到全身的范围。
(2)如果就实际的气脉修证而言,海底气机发动后,沿着中脉上冲顶轮。不论密宗或者道家都是这个路线。顶轮的运化,直接影响到脑垂体以及下丘脑的荷尔蒙;由此,又关联到全身的荷尔蒙系统。吕纯阳《百字铭》所说的“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就是指的这个境况。生命在母体里的发育,大致循着类同的路线。经脉网络孕育之后,到了这“第十六七日”,由脐轮运化出的生命能,向下通至海底;向上,则经由心轮、喉轮、眉间轮而至顶轮。所以叫《处胎会》这本经的比喻,说到“安布轮绳,下上廻转,所造器物,而得成就”,藉着“轮绳”以及“下上迥转”,象征这个阶段脉轮的运化。顶轮一经开发,同时关联到荷尔蒙系统的发育。荷尔蒙对^***的生长,新陈代谢的活动,乃至各个脏器的功能,都有密切的关系。在脉轮(气大),以及荷尔蒙(水大)的双重作用下,胎儿成长、发育着。所以《处胎会》上说“由此风力,令此眼、耳、鼻、口、胸臆、心脏、四边、九孔之处,悉令开发。出入气息上下通彻,无有障碍。”
(3)如我们前面所说,每种“业风”的名字,都有它的涵义。如果把住胎当中,这些业风的名字陈列出来,我们不难发现,“甘露行”这个名字的特殊性。在这“第十六周”之前的业风,依次命名为:羯罗蓝、遍触、刀鞘口、内门、摄持、广大、旋转、翻转、分散、坚鞭、疏通、曲口、线口、莲花。在这之后的业风的名字为:毛拂口、无垢、坚固、生起、浮流、净持、滋漫、持城、生成、曲药、花条、铁口、蓝花。前后对照下来,“甘露行”这个名字,似乎特别突显了体内腺体的成长、运行。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好奇,西医胚胎学对于这个阶段,有那些研究成果呢?
(4)根据胚胎学的研究显示,到了第四个月时,脑垂体的各组成部分,已经基本分化。在细胞分化的同时,脑垂体的分泌功能也在同步的发展着。由于脑垂体的分泌,又带动了其他的内分泌系统。恰好,第四个月时,胎儿体内产生了胰岛素,以及微量的肾上腺素。同时在一百天左右,胎儿的血液中测量出了甲状腺素。除了上面各种内分泌的发展,胎儿体内其他的分泌,譬如由胸腺和骨髓分化出的淋巴细胞,也在第四个月时,进入了血循环。胎儿的汗腺,则在第15、16周左右,开始出现在手掌,以及脚底部位。至于胎儿的脂性分泌,也是在第16周至17周时,开始了活动。
看到这里,我们禁不住再一次的讶异,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是如何窥知,这部分微妙的变化?而把这个周期的生理机能订名为“甘露行”,同时又描述得那么简单扼要。
16周大的胎儿。小家伙用手探索自己的身体以及周围的环境。
血管透过皮肤清晰可见
此时的胎儿已可以抓拉长长的脐带,骨骼主要由软骨构成,血管透过薄薄的皮肤,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