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周大的胎儿。此时的身长大约在14厘米左右,能够感知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声音。
第19周:
难陀,第十九七日,于母腹内,令其胎子成就四根:眼、耳、鼻、舌。入母腹时,先得三根,谓:身、命、意。
胎儿的眼、耳、鼻、舌这几部分的组织,经过前面“无垢”的生理作用,清爽之后,这一周发育得更成熟了。至于身根、命根、意根这三部分,是初入胎时就已经有了的。
第20周:
难陀,第二十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坚固,此风依胎,左脚生指节二十骨,右脚亦生二十骨,足跟四骨,髆有二骨,膝有二骨, 髀有二骨,腰髋有三骨,脊有十八骨,肋有二十四骨。复依左手,生指节二十骨,复依右手,亦生二十。腕有二骨,臂有四骨,胸有七骨,肩有七骨,项有四骨,颔有二骨,齿有三十二骨,髑髅四骨。难陀,譬如塑师,或彼弟于,先用鞍木,作其相状,次以绳缠,后安诸泥,以成形像,此业风力,安布诸骨,亦复如是。此中大骨,数有二百,除馀小骨。
到了第二十周,一股叫“坚固”的生理机能,发育出许许多多的骨头。
就好比一个雕塑师和他徒弟一起,要塑成一尊像,首先要用木头做出一个架子,然后用绳子缠好,最后再敷上泥料,才完成一尊塑像。这一周,“坚固”的气机,发育出大大小小的骨头,也就是这个道理。其中,除了细小的骨节外,大一点的骨头总共差不多有两百个。
今按:
(1)一般^***骨头有206块,婴儿刚生下来有300多块,后来有些骨头相互融合,就成为206块。(本站注:实际上东方人204块,西方人206块,差脚小指各一块。)
《入胎经》这一段,有关各部位骨头的数字,并不准确,甚至有不少出入。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知道,佛经是弟子们在佛陀去逝后,凭着记忆追录的。为了佛经的记录,佛陀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又^***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各持己见,相互非议。所以这一部分传述下来的骨节数字,究竟是否确为佛陀当年所说,我们实在不得而知。
不过,不论如何,我们前面曾经提起大家注意,这本经的重点并不在于胚胎学的介绍。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主要在于点醒难陀对于女色、欲乐的沈迷。于是就入胎、住胎的过程,顺手拈来,作为方便说法的题材。
所以,在介绍过程中,即使略有出入,也不足以影响他在身心修证方面的卓越成就。
(2)骨骼系统的发育,早在胚胎的第五周时就已经开始,逐步经过软骨内成骨的方式,骨化成骨。
到了第二十一周,肢体的比例已经和出生时差不多,各部位的骨节,大部分已经定数、定形。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第二十周时,把全身的骨节作了概要的介绍。
20周大的胎儿。此时的身长大约在20厘米左右,小脑袋上长满胎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