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
发布时间 2012-06-25 浏览 63038 次
从小水滴逐渐成为一条宽阔的大河流。

  苏利文老师时时关心海伦·凯勒,了解她的需要,给予她安全感。 在海伦·凯勒的心中,苏利文老师除了是老师,也是母亲。

  当海伦·凯勒进入学校读书时,苏利文老师更在一旁寸步不离的陪她上课、用手语为她翻译教授的上课内容。海伦·凯勒突破生理上种种的障碍,一天一天的进步成长,这使得她声名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时候,苏利文老师也没有远离她,仍然在一旁默默的支持她。后来海伦·凯勒决心为残障者奉献时,苏利文老师也陪着她四处奔波,始终都没有离开她,让她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苏利文老师照亮海伦·凯勒的生命,而海伦·凯勒照亮了全世界人的生命。

 


☆ ☆ ☆

  苏利文老师用她的爱心和耐心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增加孩子的理解力。

  我从我的经历中体会到,孩子、学生、下属,不总是能够理解我们要他们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的。很多人,都很自我,他们不善于尝试去了解别人、不善于尝试去了解外界、不善于尝试去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不善于尝试去了解为什么要听话、不善于尝试去了解为什么要守规矩。

  我在教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很多孩子也不了解为什么一加一要等于二。

  我的体会就是,第一要有爱心。要喜欢他们,真正地从内心喜欢他们。我们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们有成见,是因为我们期待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而只属于我们的过高标准。

  我记得我在伊拉克的时候,我不会说阿拉伯语,我是英语翻译,但我的口译都是用支离破碎的阿拉伯单字加上用手比画翻译的。但伊拉克人,都说我是好翻译。而在另外一个厂,伊拉克人却不接受我们的一个阿拉语翻译。他们认为他不够翻译的标准。

  他的阿拉语比我的强多了,他至少说的是阿拉语的句子,而我在伊拉克二年,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阿拉语句子。

  但伊拉克人接受我,而不接受他。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达到伊拉克人的期待值。他是阿拉语翻译,但他没有达到伊拉克人眼中的阿拉语翻译标准。

  而我不同,我是英语翻译。我比其他英语翻译强,因为我能用阿拉语和他们沟通。所以他们喜欢我。

  所以我说,要增加孩子的理解力,必须自己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首先,孩子的理解力再不好,也比又聋以瞎的海伦·凯勒对语言,对文字的理解力要好吧。

  我们不应该嫌弃他们,我们不应该埋怨他们,我们不应该批评他们。

  我从来都认为,该受批评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愚蠢的是教育者,而不是受教育者;愚蠢的是领导者,而不是被领导者。

  如果他们的理解力差,那么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力更差。

  孩子的习惯是我们养成的。

  我们为什么不在更早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理解力呢。

  我们为什么在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就努力使他们他们理解他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呢?我们为什么在他第一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让他理解它的意义呢?

 


☆ ☆ ☆

  我的第二个体会,就是要有耐心。

  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习惯,就是简单的重复。有时候是几十次,甚至是上百次的单调的重复。

  这里是不需要讲道理的。

  我在幼儿园教孩子数数时,不讲道理。就是要他们不断地从1数到100。满9进位,不是我讲的,是他们自己悟的。再往下数,199变成200,不是我教的,是他们自己悟的。

  我在幼儿园教孩子的二位数内的加减法时,就是要孩子重复说1+1=2;1+2=3;1+3=4;1+4=5;1+5=6;1+6=7;1+8=9;1+9=10;……一直到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8=17;9+9=18;10+10=20。

  为什么1+1=2,我不给他们解释。一个苹果再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这是他们自己悟的,不是我告诉他们的。

  当别的幼儿园的孩子要在西式算盘上,先拨10个珠子,再拨8个珠子,然后数一下总共有18个珠子,最后说10+8=18时,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在考官刚说出10+8时,就脱能口而出,说出18的答案。这是训练的结果。这是他们的条件反射。没有任何道理。

  得了奖的孩子,就懂了他们过去摇头晃脑背诵1+1=2;1+2=3;1+3=4;……的意义了。

 


☆ ☆ ☆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去加深理解。

  这就是我们的办法。

  这就是所有做家长、做老师、做领导的办法。

  在《苏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中,苏利文老师在海伦的手中写过无数多的字。海伦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它的意义。只有到了苏利文老师在她手心里写“水”字时候,海伦才理解它是什么意思。

  是家长培养孩子的习惯,而不是孩子培养家长的习惯。

  家长的执行力,就是孩子的理解理力。

  路本来是没有的,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

  孩子、学生、下属,在一开始,都是不理解的。

  都理解了,还要家长、老师和领导干什么!

  孩子、学生、下属,在一开始,都是不理解的;做得多了,就理解了。

 

 

 


☆ ☆ ☆

  不理解的,做一遍就理解了。

  中国人讲,饱汉不知饿汉饥。

  要想饱汉能够理解饿汉,其实很容易,叫他也当当饿汉就行了。

  我上中、小学的时候,我学习的办法,就是做。

  做数学题做多了,就有灵感。有时看到一道难题,会突然感到,这不就是过去做过的两道题的组合吗?想到这里,做都不要做,答案就出来了。

  对于数学公式,我从来没有感到难以理解。

  为什么?

  因为我自己推导了一遍,而且是在老师讲它之前自己推导的。

  我学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如此。

  比如锔锅锔碗,比如钢精锅换底,比如自行车换胎,我都是跟路边干这些活的师傅学的。下了课没有事,我就蹲在他们边上,看他们怎么干活。

  觉得看会了,看懂了,就自己回去做。

  做不出,做不好,再到街上去看。直到做好为止。

  什么是懂?什么是会?

  背就是懂,背就是会。背不下来,记不住,模仿不了,照着做不了,就是不会,就是不懂。

  会背了,会做了,就是会了,就是懂了。

  当然,真正的懂,真正的理解,是我们能够灵活运用的时候,是我们能够深入浅出的时候,是我们能够创新的时候。

 


☆ ☆ ☆

  在很多情况下,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在很多情况下,自命为不凡的人,其实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人。

  柏拉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申辩篇》( Apology),讲的是苏格拉底的故事。

  神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明智的人。苏格拉底却认为,他是个一无所知的人,他不可能是最明智的人。所以他打算证伪:如果他能在人世间找一个比他明智的人,去给神看,这样神就可以改变“苏格拉底最明智”这个断语了。于是苏格拉底四处奔走,他找了^***家,找了诗人,找了掌握技术的人,找了很多别人推荐的明智人。结果苏格拉底发现,他们和他一样,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不同的是,那些人却不承认自己无知,不但不承认自己无知,反而觉得一旦在自己研究或从事的领域很有知识,就能推而广之,以为在其他领域也很有知识,甚至无所不知,就像我们今天的许多专家一样,特别喜欢到别人的领域去指手画脚。最后苏格拉底不得不承认,只有他有自知之明。在这点上他确实比别人明智,神给他的明智帽子,他推不出去,只能留给自己。

 


☆ ☆ ☆

  我喜欢两种人。一种是对生活有热情的人,喜欢什么都自己动手去试试的人,是什么东西都想自己去证验的人。

  还有一种就是郑板桥那样的人,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要比别人干得好的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觉得自己理解力好的人,这两种人都不是自以为是的人。

  《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叫“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老子翻来覆去地说,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长、不自生、不自为大;又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可见老子是不喜欢自以为聪明的人。

  我当老师,喜欢听话的学生,因为自以为是的学生,是学不到东西的;我在辽宁师大教了14期《中西哲学思想》课。十四批选修我的课的学生。每一批我都要做一次实验。统计结果是,真正跟老师学的,每批都不到5%。

  我当系主任,在招聘的时候,不喜欢聘自认为有能耐的人,我们喜欢能够胜任我们系的工作的人。

 


☆ ☆ ☆

  很多英语学不好的学生的家长,找我教他们孩子英语。

  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孩子。就好像我读大学开始学英语,我的英语老师廖克昌教授说的一句玩笑一样:Father mother 禀启者,儿在学校读book,样样功课都 good, English不及格。

  他们学英语,既不背,也不写。

  要他们写,他们就偷偷地抄。

  考他们,他们就做弊。

  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这里去了。

  如何教这些“样样功课都 good, English不及格”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就是靠我们的执行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我们的办。严师出高徒。水桶的水平,和短板一样高;杯子的水平,就在漏洞那里。漏洞有多低,水平就有多低。

  语言是习得的。练习多了,就能出口成章,就能下笔有神。什么是理解力,理解力就是机械重复,重复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何为学习,学就是背,习就是练。看了不会背,就是不懂;听了不会背,就是不会。不懂不会,就得练,直到练会了练懂了止为。

  比如《新概念英语》第一册,72篇课文,近1000个单词,都得背得滚瓜烂熟。72项语法点,必须像条件反射一样,出口下笔都不能出一点错。英语就算学好了。

  作画、打拳,都是一样的道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打得好,要天天练,外语学得好,要天天念。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语言是习得的。次数够了,自然就理解了。

  谁不知道画圆就是画圈?但会画圈的不一定理解画圆。只有不用圆规而能画出标准圆的人,才理解什么叫画圆。

  知道画圈的人多,能够徒手把圈画得像圆规画的人少。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 ☆

  总之,为什么理解力差?是因为没有忘掉以我为中心,是因为没亲历过,或者做少了。次数重复得足够多,一定能理解。就像海伦·凯勒一样,苏利文老师在她手里写了无数次字,她都不理解,直到在流水下写“水”字时,她才恍然大悟。

  理解力差的,比耍小聪明的要好许多。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只要不是以“理解不了”为借口,拒绝学习,就是好孩子。

  家长、老师、领导提高孩子、学生、员工理解力的办法,就是家长、老师、领导的执行力。舟曲的领导、铁道部的领导之所以敢那么做,是因为上头空有政策,但没有执行力。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执行出来,看到成就,他们自然就理解了。

 

60.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