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仪性命学说简介
发布时间 2012-06-26 浏览 57535 次
界》篇)。然而个中的实相,是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由此看来,性与命原是一个主体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所以必须“性命双修”。古代圣贤平生的修为,立功立德,善行义举,以及济人利世的业绩,都可归之于“立命”的范畴,其个人心性的修养,精神境界的提高,如孔子的“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直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属于“尽性”(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的过程。所以古圣先贤的性与命无不是同修并进的。在佛教便是福慧(福德智慧)双修。
  性命之学,性即是性理,命即是伦理。三界、五行、四大界是王凤仪学说的主体,家道伦理是其学说的重点。
  先生主张人道的究竟即是佛道,所以很少涉及远在天外的神奇怪异。因为人类有史以来,所成就的圣贤仙佛,便足够人们学习的了,按着他们的足迹走去,满可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何用大谈那些神怪离奇,虚无缥缈的东西呢。故先生教人以尽伦立命为重点,以“死心化性”为功夫,以达到“志界”为究竟。——“志”是其学说的核心。
  先生生平不认师父,不收门徒,劝世化人教导后学,不走宗教路线。他说:“我得道是得之于天,一般人有认我为师父的,我绝不答应,我是大持平等的。有问我的,我就答覆他,没有远近的分别,所以最平。佛看众生是平等的”。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王凤仪性命学说——三界、五行、四大界、性理疗病和胎教。它所讲的性与命,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苦乐得失、生老病死,告诉人们如何解脱苦恼、增进快乐。从祛病延年、“修身齐家”,直至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止于至善之道,无不详加阐述。然而,这些成就必然是从日用伦常、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修学、磨练、提高与升华的结果。

 

4ae4830d02000001.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