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学说:何为人的气禀性
发布时间 2012-06-26 浏览 53443 次
手时,也会动禀性。比如车夫暴打牲畜,竟有时起得浑身发抖,怒不可遏,这哪是为了使之听使唤而鞭打牲畜呢?恰恰是气禀性的大暴露,怒恨之气的大发泄而已。尤其那些由于对财物的争贪计较,斗争不止,甚而酿成同室操戈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待惨痛的恶果出现了,始知后悔,但为时晚矣!由此看来,气禀性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触目惊心,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气禀性给个人、家庭、社会以至人类所造成的痛苦与灾祸,其严重性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佛家把“嗔”字列为“贪、嗔、痴”三毒之一,并提出了“怒火能烧功德林”的教导。

   那么,禀性发作的心理根源是什么呢?可从两个方面来研究:


  其一,看他人的不对。

   我们不妨先从自身来反思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发过脾气,生过气,然而,在生气之前心理是怎样想的呢?就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绝大多数是由于看对方的不对而引起的,尤其是亲人近人之间,认为他(她)没按我的意愿去做,或说话不顺耳,总是想我对他错,轻则不满意,重则发脾气,对方如表现出不服气,顶撞我时,我便火冒三丈,秽言相加。开始时,往往是由一点小事引起,但在争执不下时,便逐步升级,用挖苦的话语揭人短处,去刺痛对方的心,企图用恶毒的语言压倒对方。这时,冲突的性质已经变了,不再是为开始的那一点小事,而是纠缠在彼此感情的伤害上,谁也不肯少说一句,结果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打得头破血流。这还仅仅是发生在家庭中,如果发生在社会人群中,便很可能便成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了。归根结底,这场争端,实起因于“看他人的不对”。(实际上,不一定是他人的不对)


  如果换作另一种精神境界,以天性为主,来处理这个问题时,便很可能出现另外一种与上述完全不同的情景。在争端一开始时,如有一方用上了“怨我呀”(诚心实意的)三个字,也许就此雾消云散,雨霁天晴了。
  自责精神是解决人我矛盾的一种最有效的法宝,可惜很少有人运用它,这就是动禀性发脾气的关键所在。因而形成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操纵在他人手里,由于他人不对你就生气,致使自己的苦乐无法平衡。换言之,也就是自己的心理情绪,任由他人播弄,多么可怜!


  其二,发动禀性的另一个心理根源是一个“仗”字。

   是仗势的“仗”。做父亲为什么敢于打孩子呢?因为他是我生我养的,有权管他;为什么丈夫敢打妻子呢?因为她是我花钱娶来的,我胳膊粗力气大;上级为什么敢随便斥责下级呢?因为他是我的部下,我有权管他;老板为什么敢压制工人呢?因为我有钱有权,可以解雇他,如此等等。归根结底,上对下可以随意动禀性,发脾气,只是一个“仗”字在支使着。所以禀性与“仗”的关系,正如火与风的关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看他人不对,是动禀性的导火线,那么仗势的心理,就是助燃器。所以凤仪先生说“好看他人不对(生气)正是个人不对”。这话怎么讲呢?他本来不对,还不许我寻思吗?我们可以就此做深一步研究,在寻思他人不对时,心头之气能平息吗?不是恼就是怨,严重时必要动怒,这样既污染了个人的心性,又无助他人的改过,而内心却痛苦不堪,甚至将自己气出病来,这不正是自己的不对吗!当然,在你能容忍和理解对方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善意的批评和教育是必要的。


 

%E5%9C%86%E6%80%A7%E6%B3%95%E5%B8%88%E7%AB%A5%E5%83%A7%E7%94%BB%E9%9B%8604.jpg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