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来自心灵健康|性理学说
发布时间 2012-06-26 浏览 52284 次
之所以不能上达,其最大的困扰便是习性,贪图吃喝享受、淫赌吸毒等等。纵欲任性,耗神散灵,毁身败德,终于葬送了自己的一生,成为罪孽之身了。所以欲自拔自救,必须和各种不良习性一刀两断。如果任着习性发展下去,为官的必堕为^***污吏,腐化堕落,终于难免身败名裂。如果是富人,一旦被习性缠身,便灌馅越深,终于难免落得妻离子散,家败人亡。这不都是“享受第一”所带来的悲惨的下场吗!


  凤仪先生说:“身子是个受罪的东西,人偏要看重了它,不但活着爱护它,死后还用金玉殉葬。为了保存他的身体,终于闹成挖坟盗墓等事.真是多么愚呀!”


  3、身体健康来自心灵健康


  人们都知道健康的身体,是一切成就的主要资本,一旦失去健康,恐怕一切希望都成为泡影了。那么怎么能永葆身体健康呢?首先必须精神健康,即心性健康。须知欲望越多的人,失望也越多,因为他满足不了的事情必然多,随之而来的苦恼,也当然就多了。因而怨天尤人,生气上火,天长日久,必然生病,身体怎能不失去健康呢?这说明心灵不健康,便可给各种疾病开了方便之门。所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心灵。这样才是可靠的养生之术,全面的健身之道。


  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凤仪先生说:“人非三界不能生。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坏。我性无坏。”它是万有妙用的本源,心(命)的分量次之,身是胎生之物,时间暂短,分量是最轻的。所以先生在其性命学说中,突出“化性”(化除气禀性)二字,但气禀性的根在心里。贪心不止,不能化性。所以三界的修养是要同步进行的。


  三界与三教的精神是一致的。先生说:“三教也就是三界,儒教由立命上起,道教由炼身上起,佛教由养性上起。”性心身实为三位一体。
  佛家说:“人身难得”。意思是说,要珍惜做人的这一次生命,人身虽然是虚幻不实的,但在人生不满百的暂短一生中,要充分发挥身的作用,以完成肩负的许多责任与义务,最终达到尽性立命,了脱生死的目的。所以凤仪先生说:“人有个身子,不过是借着他去锻炼个人的性命。使大会合。”

 

81_81299.jpg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